幹植的意思、幹植的詳細解釋
幹植的解釋
猶言根本。《淮南子·兵略訓》:“神莫貴於天,勢莫便於地,動莫急於時,用莫利於人。凡此四者,兵之幹植也,然必待道而後行,可一用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士有風姿豐偉,雅望有餘,而懷空抱素,幹植不足。”
詞語分解
- 幹的解釋 幹 (⑧幹??乾) ā 觸犯,冒犯,沖犯:幹擾。幹涉。幹預(亦作“幹與”)。森然幹霄。 追求,求取,舊指追求職位俸祿:幹祿。幹仕。 關連,涉及:幹系。互不相幹。 盾,古代抵禦刀槍的兵器:大動幹戈。 古
- 植的解釋 植 í 栽種:種植。培植。栽植。植樹。 樹立:植立。植志(立志)。 戮住,豎起:植耳。 生物的一大類,谷類、花草、樹木等的統稱:植物。植被。植保。 古代軍中監督工事的将官:“華元為植,巡功。” 筆畫
網絡擴展解釋
“幹植”一詞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來源權威性及使用場景綜合判斷:
一、古籍中的原意(指“根本”)
根據《淮南子·兵略訓》和《抱樸子·審舉》的記載,原意為事物的根基或關鍵要素。例如:
- 《淮南子》提到“兵之幹植”,指軍事的四項核心要素(天時、地利、時機、人力);
- 葛洪用“幹植不足”形容人缺乏内在根基。
二、現代誤用(指“不負責任”)
部分現代詞典(如、2)将其解釋為成語,分解“幹”(不做)與“植”(責任),形容不履行義務的行為。但此釋義缺乏古籍支持,可能與其他詞語混淆或屬于現代衍生義。
建議:
- 學術或古文場景中,優先采用“根本”的釋義,并參考《淮南子》等原文;
- 日常交流中若遇到“不負責任”的用法,需注意其權威性存疑,可能存在誤傳。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幹植》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有多重含義和用法。現在,我将為你提供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木
- 筆畫:8畫
來源:
《幹植》的來曆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它是由“木”部首和“舊”字的疊置組成,表示植物的幹枝、樹木的主幹等含義。
繁體字:
《幹植》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是「幹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乾植》或《幹植》。
例句:
1. 這棵樹的幹植修長挺拔。
2. 他的庭院裡種滿了各種幹植。
組詞:
和《幹植》相關的組詞有:幹枝、幹莖、樹幹、主幹等。
近義詞:
和《幹植》意思相似的近義詞有:樹幹、植物的主幹、幹枝等。
反義詞:
和《幹植》意思相反的反義詞可以是:嫩植、枝條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