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 美 重量制度。用于金、銀等貴重金屬(區别于常衡、藥衡)。
金衡是漢語中一個專用于貴金屬(如金、銀、鉑)和寶石計量的重量單位體系。其名稱源于曆史上主要用于衡量黃金等貴金屬的特性。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說明:
金衡(jīn héng)指專門用于衡量金銀等貴金屬及寶石的特定重量制度。其核心特征是與普通物品的常衡(Avoirdupois)及藥品的藥衡(Apothecaries')體系相區分,單位名稱相同但實際重量不同。例如:
1金衡磅 ≈ 373.24克
1常衡磅 ≈ 453.59克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金衡體系以"格令"(Grain)為最小單位,核心單位包括:
(來源:《計量學大辭典》,中國計量出版社)
該制度起源于英國1527年《金銀衡制法案》(Troy Weights Act),名稱"Troy"可能源自法國貿易重鎮特魯瓦(Troyes)。現代主要用于:
(來源:《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對比項 | 金衡體系 | 常衡體系 |
---|---|---|
1磅含盎司 | 12盎司 | 16盎司 |
1盎司重量 | 31.103克 | 28.349克 |
典型用途 | 金銀、寶石 | 日常商品 |
例證:
"這塊金錠标注重量為1盎司,實際需按金衡制計算為31.1克,而非常衡的28.3克。"
(來源:《漢英綜合大辭典》,外研社)
根據國際度量衡局(BIPM)規定,金衡單位已統一轉換為公制: $$
1 text{金衡盎司} = 31.1034768 text{克}
$$
我國《計量法》明确要求貴金屬交易必須使用公克或千克标注,但國際慣例仍并行使用"盎司"(來源:國家标準GB 3100-1993《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
“金衡”是英美國家用于衡量金銀等貴金屬及寶石的專用重量制度,區别于日常物品的“常衡”和藥品的“藥衡”。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更完整的單位換算表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國際貿易标準文件。
避乖蠶漁遲脈刺刺撓撓從略蹴破登顯頓撇反臉無情範器匪茹封國風雲突變俯拾地芥概範瑰絶過氣澣海黑白電視何日宏度猴子火鐘交吻家下節變歲移盡多盡少進退惟谷積悟軍機處苦饑藍婆蘭玉老勁略計陵伐流劫詈責露台律服賣野人頭面牆冥供樸潔钤鍵戚闬齊如祇園羣彥羶行神廠攝像機失闌死手帑簿桃波同學弟無心想下民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