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警信的意思、警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警信的解釋

猶警報。關于事情或局勢危急的信息。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孫文革命運動清方檔案》:“此次聲勢較大,連破數城, 鬱林 既報解圍, 潯州 又傳警信。” 劉堅 《“強盜”的女兒》:“于是我使足了氣力,大叫一聲,算是給爹報了個警信,跳下樹,背着爹的方向快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警信是現代漢語中的合成詞,由“警”和“信”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警戒性的消息或信號,常用于提示危險、突發狀況或需注意的事項。以下從詞典學角度分層解析:


一、字源與構詞解析

  1. “警”

    • 本義:從“言”從“敬”,《說文解字》釋為“戒也”,指以言語警示戒備。
    • 引申義:戒備、敏銳(如“警覺”)、危急事件(如“火警”)。
  2. “信”

    • 本義:從“人”從“言”,《說文》注為“誠也”,原指言語真實。
    • 引申義:消息、通知(如“信號”“信息”)。

合成邏輯:二字組合後,“警信”強調通過可信渠道傳遞的警示性信息,突出時效性與重要性。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為:“警戒的信號或消息”,例:台風警信、突發事件警信。

  2. 《漢語大詞典》

    釋為:“告急或警示的信息”,古例見《宋史·兵志》:“邊陲警信,馳驿以聞”。


三、古今用法對比

時代 典型用例 語境差異
古代 “烽燧警信” 軍事預警(如烽火台信號)
現代 “疫情警信” 公共安全事件(如疾控通報)

演變特點:從實體信號(烽火、鳴镝)擴展至抽象信息(新聞、警報),反映傳播媒介的進化。


四、現代應用場景

  1. 自然災害:氣象部門發布的暴雨、地震預警。
  2. 公共安全:反恐防暴、傳染病擴散的緊急通告。
  3. 技術領域:網絡安全系統中的威脅警報(如病毒警信)。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1994.
  3.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影印本.
  4. 王力. 《漢語史稿》. 中華書局, 2004.
  5. 符淮青. 《現代漢語詞彙》.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

網絡擴展解釋

“警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警告、危急信息相關,具體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解釋

“警信”指傳遞警告或危急情況的信息,常用于描述需要引起警惕的信號或通知。例如:警察發布的緊急警示、政府機構對突發事件的通報等。

二、詳細說明

  1. 詞義構成:由“警”(戒備、警示)和“信”(信息、通信)組合而成,強調通過信息傳遞實現預警功能。
  2. 應用範圍:既可以是具體事件發出的信號(如火災警報),也可以是抽象層面的警示(如社會局勢的危機信息)。

三、使用場景

四、出處與示例

該詞可見于曆史資料及文學作品,如《辛亥革命·孫文革命運動清方檔案》中的戰事警報,以及劉堅小說中通過喊叫傳遞危險信號的描寫。

五、近義詞與擴展

提示:不同語境中,“警信”可能被歸類為成語或普通名詞,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遍周冰繭兵政倉英禅宇車份齒筭川流楚邱躭憂倒影道知的彀雕坊地塄地理環境凍餒方音帆具奮呼覆族搞鬼鈎錯國際性哈剌基酒華镫畫府環蝕近隣幾曾勘測哙息爛襟襟留箋履窮馬祖覓帖兒目标乃至男婚女嫁年深歲久懦夫彭薄饒頭三證合一贍郁神和子守邏疏觀算銀台覽塘埭蹄髈聽天由命痛感頽零屯封威儀師氙燈枭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