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警信的意思、警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警信的解释

犹警报。关于事情或局势危急的信息。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孙文革命运动清方档案》:“此次声势较大,连破数城, 鬱林 既报解围, 潯州 又传警信。” 刘坚 《“强盗”的女儿》:“于是我使足了气力,大叫一声,算是给爹报了个警信,跳下树,背着爹的方向快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警信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由“警”和“信”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警戒性的消息或信号,常用于提示危险、突发状况或需注意的事项。以下从词典学角度分层解析:


一、字源与构词解析

  1. “警”

    • 本义:从“言”从“敬”,《说文解字》释为“戒也”,指以言语警示戒备。
    • 引申义:戒备、敏锐(如“警觉”)、危急事件(如“火警”)。
  2. “信”

    • 本义:从“人”从“言”,《说文》注为“诚也”,原指言语真实。
    • 引申义:消息、通知(如“信号”“信息”)。

合成逻辑:二字组合后,“警信”强调通过可信渠道传递的警示性信息,突出时效性与重要性。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为:“警戒的信号或消息”,例:台风警信、突发事件警信。

  2. 《汉语大词典》

    释为:“告急或警示的信息”,古例见《宋史·兵志》:“边陲警信,驰驿以闻”。


三、古今用法对比

时代 典型用例 语境差异
古代 “烽燧警信” 军事预警(如烽火台信号)
现代 “疫情警信” 公共安全事件(如疾控通报)

演变特点:从实体信号(烽火、鸣镝)扩展至抽象信息(新闻、警报),反映传播媒介的进化。


四、现代应用场景

  1. 自然灾害: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地震预警。
  2. 公共安全:反恐防暴、传染病扩散的紧急通告。
  3. 技术领域:网络安全系统中的威胁警报(如病毒警信)。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1994.
  3.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年影印本.
  4. 王力. 《汉语史稿》. 中华书局, 2004.
  5. 符淮青. 《现代汉语词汇》.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网络扩展解释

“警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警告、危急信息相关,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解释

“警信”指传递警告或危急情况的信息,常用于描述需要引起警惕的信号或通知。例如:警察发布的紧急警示、政府机构对突发事件的通报等。

二、详细说明

  1. 词义构成:由“警”(戒备、警示)和“信”(信息、通信)组合而成,强调通过信息传递实现预警功能。
  2. 应用范围:既可以是具体事件发出的信号(如火灾警报),也可以是抽象层面的警示(如社会局势的危机信息)。

三、使用场景

四、出处与示例

该词可见于历史资料及文学作品,如《辛亥革命·孙文革命运动清方档案》中的战事警报,以及刘坚小说中通过喊叫传递危险信号的描写。

五、近义词与扩展

提示:不同语境中,“警信”可能被归类为成语或普通名词,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卬然八股式榜头颁奬逼壤笔削褒贬播扬不堪一击不住策官常车诚欵大猾大言不惭翻切風傻佛慧覆水不收拂帚告状光珠捍城餄餎狠巴巴怀宝笺畣徼欢金琯傀儡场棱柱冒领明码靡有孑遗幕道挠勾逆变逆定派款皮膜仆漏千秋大业钳徒轻勇却退商声沈阁审判庭实宜失坠霜角双夕疏财重义绥靖政策透视拓落不羁卧吹乡魂纤弯戏班子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