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腹便便,‘五经’笥。”后以“经笥”比喻博通经书的人。《晋书·裴秀传赞》:“ 鉅鹿 自然,亦云经笥。” 唐 褚亮 《奉和咏日午》:“昼寝惭经笥,暂解入朝衣。” 宋 苏轼 《次韵张甥棠美昼眠》:“ 宰我 粪墙讥敢避, 孝先 经笥謔兼忘。”
“经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字面构成
比喻意义
该词以“装满经书的竹箱”为喻,形容人学识渊博,尤其指精通传统经典著作的学者。例如《后汉书》曾用“五经笥”赞誉边韶的才学。
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表达对学者深厚经学造诣的褒扬,如:“先生堪称当代经笥,对古籍研究造诣极深。”
相关延伸
类似表达还有“腹笥甚广”,均以“笥”为容器象征知识储备的丰富性。
《经笥》是一个汉字词汇,它的意思是指一种盛放书籍的木箱。它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经”和“笥”。
根据《康熙字典》,《经笥》的部首是“竹”,部首拆分后的笔画分别为3画和8画。
《经笥》这个词语是古代的汉字,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化中书籍保管的方式。在古代,人们使用木箱来盛放书籍,以便收藏、保护和携带。因此,将这种盛书木箱称为《经笥》。
《经笥》这个词的繁体字为「經笥」,繁体字在一些地区和场合仍然使用。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经笥》的古时汉字写法为「經硊」,其中「硊」是指一种方盖的木箱。
1. 他从《经笥》里拿出一本古籍,开始阅读。
2. 这个博物馆展示了古代存放书籍的《经笥》。
由于《经笥》是一个独立的词汇,它没有常见的组词现象。
与《经笥》这个词相关的近义词有:木箱、书箱、书匣。
与《经笥》这个词相关的反义词可以是:敞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