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夏的意思、畿夏的詳細解釋
畿夏的解釋
古指以京畿為中心的我國中原地區。《後漢書·朱浮傳》:“舊事,策試博士,必廣求詳選,爰自畿夏,延及四方。” 李賢 注:“畿,王畿;夏,華夏也。”
詞語分解
- 畿的解釋 畿 ī 古代稱靠近國都的地方:畿輔。畿辇。京畿。 門限,門檻。 筆畫數:; 部首:田; 筆順編號:
- 夏的解釋 夏 à 一年的第二季:夏季。夏天。夏令。夏播。夏熟。夏糧。 中國朝代名:夏代。夏曆。 指中國:華夏。 姓。 冬 筆畫數:; 部首:夂;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畿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畿夏(jī xià)指古代以京畿(國都附近地區)為中心的中原地區。其中:
- 畿:特指王畿,即國都周邊區域;
- 夏:代指華夏或中原,象征中國核心文明區域。
2.曆史出處與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朱浮傳》中:“舊事,策試博士,必廣求詳選,爰自畿夏,延及四方。”
此處指選拔人才時,以京畿和中原為起點,逐步擴展到全國範圍。李賢注進一步明确:“畿,王畿;夏,華夏也。”
3.構成與詞義延伸
- 地理範圍:結合“畿”與“夏”,既強調政治中心(京畿),又涵蓋文化核心(華夏中原)。
- 曆史語境:常見于漢代文獻,用于描述中央政權對文化、人才選拔的輻射影響。
4.現代應用
現代已極少使用,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曆史類文本中,屬于曆史文化專有詞彙。
“畿夏”反映了古代以都城為核心的政治文化格局,是研究中國曆史地理和制度史的重要詞彙。如需更深入分析,可參考《後漢書》原文及曆代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畿夏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疆域遼闊的地方。現在讓我來為您詳細解答一下。
拆分部首和筆畫:
畿字的部首是田,它的筆畫數為9。
夏字的部首是夊,它的筆畫數為9。
來源和繁體:
畿夏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遼闊領土,用來形容某個地方或國家邊界廣泛的特征。在繁體中,畿字被寫作璋,夏字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畿字的寫法有所變化。它的古字形為田上加貞,貞字在田内部分。夏字在古代的寫法為夊上加日,日字在夊的左邊。
例句:
1. 這個國家的畿夏之地涵蓋了整個西北地區。
2. 他的統治延伸到了畿夏之外的土地。
組詞:
畿夏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成許多詞組和成語,例如:“畿甸”(指疆域遼闊的地方)、“夏日”(指夏天的日子)等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遼闊、廣袤
反義詞:狹小、有限
希望這份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謝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