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授的意思、诠授的詳細解釋
诠授的解釋
選授官職。詮,通“ 銓 ”。《周書·蕭詧傳》:“文官武寮,隨即詮授。”
詞語分解
- 诠的解釋 诠 (詮) á 解釋:诠解。诠注。诠釋。诠證。诠言。诠次(a.條理、層次,如“辭無诠诠”;b.選擇和編排,如“诠诠不精,緻有差誤”)。 事物的理:直诠(即真理)。發必中(恘 )诠(說出話來必定符合事理
- 授的解釋 授 ò 給,與:授予。授權。授命。授獎。授旗。授銜。授意。 教,傳給:授業。 受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诠授"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诠"和"授"兩個語素複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是指對官職、職務或名位進行解釋說明後予以正式任命或授予。具體解析如下:
-
诠 (quán):
- 本義與核心: "诠"的核心含義是解釋、闡明、說明事理。它強調對事物進行深入的分析、辨别和清晰的表達,使其意義得以明确。
- 引申義: 在古代選官制度中,"诠"引申為根據一定的标準(如品德、才能、資曆等)對候選官員進行評議、衡量、甄别和排序的過程。這類似于現代的資格審查和評估。
- 來源參考: 《說文解字》釋"诠"為"具也",段玉裁注:"具也,謂具說事理也。"《晉書·山濤傳》有"濤甄拔人物,各為題目而奏之,時稱山公啟事",雖未直接用"诠",但體現了诠選之意。相關概念可參考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或《辭源》對"诠"的解釋(例如,《漢語大詞典》"诠"字條釋義包含"評論;衡量。指铨選官員")。
-
授 (shòu):
- 本義與核心: "授"的本義是給予、交付、付與。它強調的是将某物或某種身份、權力、職位等正式地交給對方。
- 引申義: 在官職任命語境中,"授"特指正式地任命某人擔任某個官職或授予其相應的權力、印信等。
- 來源參考: 《說文解字》釋"授"為"予也"。《周禮·天官·大宰》有"以八柄诏王馭群臣... 三曰予,以馭其幸;四曰置,以馭其行;五日生,以馭其福;六曰奪,以馭其貧;七日廢,以馭其罪;八曰誅,以馭其過。"其中的"予"、"置"即包含授予官職爵位之意。具體可查《古代漢語詞典》或《王力古漢語字典》"授"字條。
-
诠授 (quán shòu):
- 合成詞義: "诠授"作為一個複合詞,其含義是"诠"與"授"的結合與遞進。它指的是在授予官職或名位之前,先經過一個評議、衡量、甄别候選人的過程(诠),然後根據評議結果正式任命或授予(授)。
- 核心含義: 指經過考核、評議等程式後,正式任命官職或授予名位。強調的是任命過程的規範性和依據性。
- 使用場景: 該詞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朝廷或官府選拔、任命官員的程式。例如,在史書、政書或涉及官制的典籍中可見。
- 來源參考: 該詞在古代典籍中直接使用。例如,《通典·選舉典》等記載古代選官制度的文獻中常出現類似概念。權威的《漢語大詞典》對"诠授"的解釋即為:"選拔任命(官員)。诠,铨選。" 可查閱《漢語大詞典》"诠授"詞條獲取詳細釋義和書證(如《北史·儒林傳序》等)。
"诠授"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彙,專指古代經過評議、考核等程式後正式任命官職或授予名位的行為。其核心在于"诠"(評議、衡量)在前,"授"(任命、授予)在後,體現了古代選官制度中力求規範和有據可依的特點。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用詞,主要用于研究古代曆史或制度時。
網絡擴展解釋
“诠授”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官職的選拔與授予,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诠授”指通過選拔程式授予官職,其中“诠”通“铨”(即铨選,指量才授官),“授”即授予。該詞強調通過考核或評定後正式任命官職的過程。
2.詞源與用法
- 诠:本義為詳細解釋、闡明事理,但在“诠授”中假借為“铨”,即衡量、選拔之意(《說文解字》中“诠,具也”)。
- 授:表示正式交付或給予職位、權力,如“授官”“授權”等。
3.古代文獻例證
《周書·蕭詧傳》記載:“文官武寮,隨即诠授”,意為文武官員的職位均通過铨選程式任命。此用法常見于史書,體現古代官僚體系的選拔制度。
4.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诠授”已極少使用,但其核心含義與“铨叙”“任命”等詞相通,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
“诠授”是古代對官職選拔與任命的專稱,需結合“诠”的铨選義與“授”的授予義理解,其例證可追溯至《周書》等史籍。
别人正在浏覽...
奔蹙便然别劍才過屈宋殘雁赤蓋出舉春霁初稅畝鵰翎吊愍頂選東嵎發引鳳台曲風雪交加夫娘父業官券橫挑鼻子竪挑眼咶剌肩二簡微僥幸家親旌闾九域開明開天睽目狼競列大夫林莽離言辨白萌陽迷團逆濞逆負槃槃國抛磚引玉寝苫枕戈侵晚扇繖神牽鬼制濕墊十二道金牌豕喙食食淑慧镗鎝踏石天涯咫尺霆亂頭肚拓清妄死衛幕文罽文藝學五尺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