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矜貧恤獨”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īn pín xù dú,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該成語最早出自《魏書·高闾傳》中的記載:“甄忠明孝,矜貧恤獨,開納谠言,抑絕讒佞。”,體現了古代對仁德品行的推崇。
例:政府推行矜貧恤獨的政策,完善了社會福利體系。
這一成語至今仍具現實意義,可引申為倡導社會慈善、公益行動,或呼籲關注貧困、孤寡等群體的生存狀況。
矜貧恤獨(jīn pín xǔ dú)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同情窮人、幫助孤獨的人。這個詞由四個字組成,可以拆分為矛(máo)字部首、貧(pín)字部首、恤(xǔ)字部首、犬(quǎn)字部首。根據筆畫來看,矜貧恤獨的字數分别為5畫、6畫、10畫、3畫。
矜貧恤獨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文化。它從文字意義上含有同情弱勢、關心社會弱者的内涵,體現了古代中國人道主義的價值觀和道德倫理。這個成語在現代漢語中也被廣泛使用,用來描述關愛弱勢群體、幫助孤寡老人等善行。
在繁體漢字中,“貧”字的寫法為“貧”,而其他三個字的寫法沒有什麼區别。繁體字常常在香港、台灣等地使用,因此在這些地方人們更傾向于使用“貧”字而不是“貧”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很大的差别。古時候寫的“矜”字比現在要更簡潔,沒有上面的橫畫,而是由幾劃構成一個象形字。而“貧”字則沒有明顯的差異。古代的“恤”字寫作“卹”,與現代漢字稍有不同。古時候“獨”字的寫法為“犩”,多在楚辭、古代文獻中出現。這些古代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例句:他常常矜貧恤獨,給予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以關愛和支持。
其他與矜貧恤獨相關的詞語包括:同情弱者、救助孤寡、關愛窮人等。
與矜貧恤獨相反的詞語是:冷漠自私、肆意富貴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