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本的意思、代本的詳細解釋
代本的解釋
藏語譯名。舊譯“戴琫”、“戴繃”或“代奔”。原 西藏 地方政府軍職名,為四品官。 清 政府于 乾隆 五十七年規定藏軍限設三千名,代本六名,每一代本統兵五百名,沿為定制。例由貴族出身的俗官任職。1913年後, 西藏 地方政府大量擴軍,代本人數也隨之增加。
詞語分解
- 代的解釋 代 à 替:代替。代辦。代銷。代序。代表。 曆史上劃分的時期:時代。世代。古代。近代。現代。當(乶 )代。年代。 世系的輩分:下一代。 姓。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本的解釋 本 ě 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藥)。無本之木。 事物的根源,與“末”相對:本末(頭尾;始終)。根本(根源;徹底;本質上)。 草的莖,樹的幹:草本植物。 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體。 原來:本來。本領。
網絡擴展解釋
“代本”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差異較大的含義,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
漢語成語含義
由“代”(代替)和“本”(本人)組成,指以他人名義或身份行事的行為。例如代替他人發言、處理事務等。其結構為“動詞+名詞”,使用場景多與代理、替代相關。
-
藏語譯名(曆史官職)
源自藏語音譯,舊稱“戴琫”“代奔”等,是清代至民國時期西藏地方政府的軍職名稱:
- 等級:四品官,通常由貴族出身的俗官擔任。
- 職能:乾隆年間規定每名代本統領500名士兵,全藏共設6名代本;1913年後隨軍隊擴編,代本人數增加。
區分提示:現代漢語中若使用“代本”,通常指代他人行為的成語;涉及曆史或藏文化時,則可能指向軍職。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代本》是一個漢語詞彙,它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代和本。代(dài)的部首是人,它的筆畫數是3。本(běn)的部首是木,它的筆畫數是5。《代本》這個詞是由代和本兩個字組成的,代指替代或代理,本指原始或本身。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代本的寫法可能會因時代而變化。例如,在小篆時期,可以寫成「代本」。《代本》的繁體字形态是「代本」,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們用《代本》來完成這項任務。在這個例句中,代本指的是替代某物的行為。與《代本》相關的組詞有代理、代替、本來等。近義詞可以是代用,反義詞可以是原本。這些詞彙都與代替或取代的概念有關。希望這些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