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退居林下的同伴。 唐 白居易 《梦得相过援琴命酒因弹秋思偶咏所怀兼寄继之待价二相府》:“闲居静侣偶相招,小饮初酣琴欲调。”
“静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得出:
“静侣”指退居林下的同伴,即共同隐居或远离世俗生活的伙伴。该词由“静”(安静、沉静)和“侣”(伴侣、同伴)组成,强调在宁静环境中志同道合的交往关系。
文学来源
出自唐代白居易《梦得相过援琴命酒因弹秋思偶咏所怀兼寄继之待价二相府》:“闲居静侣偶相招,小饮初酣琴欲调。”此处“静侣”指诗人隐居时的友人。
语境分析
多用于描述文人雅士退隐后的生活状态,体现淡泊、清静的志趣,常见于古典诗文或历史文献中。
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但在文学创作或特定文化讨论中,可借“静侣”表达对宁静生活或知交的向往。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典文学解析。
《静侣》是指一对从容沉静的伴侣,表示两个人在一起能够保持平静、宁静的状态。
《静侣》的部首分别是青部和人部,拆分后的笔画分别为9画和7画。
《静侣》一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静”指平静、安宁,而“侣”做伴、成双成对的意思。两者结合即为静心平和的伴侣。
《静侣》在繁体字中保持不变,仍然写作「静侣」。
古代对于《静侣》的写法与现代保持一致,没有明显的差异。
1. 他们俩是一对静侣,经历了风风雨雨,依然平静地走在一起。
2. 他和她的相处状如一幅静侣的画,宁静美好。
1. 静心:指平静思考、安定内心的状态。
2. 伴侣:指和某人亲密地相处、共同生活的人。
1. 安宁:表示平静、安静、无事的状态。
2. 平和:指内心平静、不动怒的状态。
1. 喧哗:与静侣相对,表示吵闹、喧闹的状态。
2. 纷扰:指容易引起混乱的、杂乱无章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