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斧子的意思、斧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斧子的解釋

用以砍伐的工具,頭呈楔形,裝有木柄。《新唐書·五行志二》:“鎌柯不鑿孔,斧子不施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二回:“當時巡丁、扡子手,七手八腳的,拿斧子、劈柴刀,把棺材劈開了。” 茹志鵑 《剪輯錯了的故事》四:“ 老壽 已脫了棉襖,掄起斧子,‘哼’的一聲,向棗樹砍了下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斧子,漢語中又稱“斧”,是一種傳統的砍劈工具,由斧頭和斧柄兩部分構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出版),其定義為“用來砍伐、劈削竹木或金屬的工具,頭部為金屬制成,裝有木柄”。從結構看,斧頭多呈楔形金屬片,刃部鋒利,通過卯榫或鉚釘固定于木質手柄上,符合《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中“金屬頭部與曲木相配”的工藝描述。

在功能層面,斧子可分為三類:其一為伐木斧,用于劈砍木材;其二為木工斧,刃口較薄,適合精細加工;其三為戰斧,古代作為兵器使用。據《中國工具史》(上海古籍出版社)考證,新石器時代已出現石斧,商周時期發展為青銅斧,漢代普及鐵斧,現代則以合金鋼鍛造為主。

文化象征方面,《說文解字注》指出“斧”字從斤、父聲,引申為決斷權力的标志,《禮記·王制》中“諸侯賜斧钺”即為授權征伐的例證。民俗中斧子亦被視為驅邪鎮宅之物,如《風俗通義》記載民間有懸斧避煞的習俗。

網絡擴展解釋

斧子是一種用于砍削的工具或武器,其解釋可從以下方面展開:

一、基本結構與材質

斧子由斧頭和斧柄兩部分組成:

二、曆史與演變

三、功能與文化意義

  1. 實用功能:主要用于伐木、劈柴等勞動場景。
  2. 文學與象征:
    • 古籍中多次提及,如《新唐書》《石鐘山記》等。
    • 莊子“運斤如風”中的“斤”即指斧子,體現其工具屬性。
  3. 軍事應用:曆史上作為武器,現代仍具象征意義(如美軍“戰斧”導彈)。

四、字源與字形

五、其他語言中的對應

日語中稱為“斧(おの)”,指劈砍木材的工具,部分語境下與中文用法相似。

如需進一步了解斧子的分類或曆史案例,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古籍記載及考古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粲逼陡别模改樣並馳裁軍抽風串連出聖入神村沙刀山鄧惠疊用地竈放體鳳紀浮動工資改途易轍攻過箴阙歸奉黃面翁堿荒九荒舊司開廚瀝泣禮筵路輿蒙得維的亞邈蠻南拳批棰乾構岐陽之蒐起造榷酒錢日照扇影杓倈麝香山師衆碩才述說松韻羰基天津大學天倫之樂鐵頁子通才碩學通贍徒步王柄頑冒微策謂予不信文罔斡準誣情香位牌小節目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