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ne’s temporary lodging during a trip] 外出時暫時住宿的地方
(1).住所;臨時歇息的地方。 宋 嶽珂 《寶真齋法書贊·劉武忠書簡帖》:“水路迂澀,想勞神用安。下處已有,俟公到修治也。”《水浒傳》第三回:“ 魯提轄 回到下處,急急捲了些衣服盤纏,細軟銀兩,但是舊衣麄重都棄了。”《紅樓夢》第十五回:“即今 秦氏 之喪,族中諸人,也有在 鐵檻寺 的,也有别尋下處的。”
(2).指監獄。 賀敬之 《秦洛正》第一場:“後尾兒為納差的事,又弄的咱蹲了三天下處。”
“下處”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指臨時住宿或歇息的地方,常見于古代文學或口語中,多用于描述旅途中的短暫居所。例如:
部分文獻中引申為監獄或低級的場所(此用法較罕見)。例如漢典提到“指監獄”,但這一含義在現代已極少使用。
現代漢語中,“下處”主要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日常口語中更傾向使用“住處”“臨時住所”等替代詞。部分方言可能保留其古義,但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引用,可查看漢典及《水浒傳》《紅樓夢》等原文。
下處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構成:下和處。下字的拆分部首為一,處字的拆分部首為夂,它們的筆畫分别為二和八。
下處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甲骨文和金文。在繁體字中,下處保持了相同的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中,下處的寫法略有不同。下字在古代寫法中是以三個橫線組成,表示地面、向下或低的意思。而處字的古時寫法有許多,其中一種是以厰字旁和凵字旁組成,表示待遇、府第、住所等意思。
以下是一些使用下處的例句:
1. 這個地方真是個好下處,環境優美,適合居住。
2. 在他下處工作的這段時間裡,他取得了很多成就。
3. 我們應該提供一個溫暖的下處,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下處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
1. 下屬:指下級、下屬的人。
2. 下遊:指河流或水流的下方。
下處的近義詞有:地方、住所、所在等。
下處的反義詞有:上處、高處、上方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