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旌币的意思、旌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旌币的解釋

亦作“旍币”。招求賢士時所饋贈的币帛。《南齊書·高逸傳·明僧紹》:“ 太祖 為太傅,教辟 僧紹 及 顧歡 、 臧榮緒 以旍币之禮,徵為記室參軍。”《南史·明僧紹傳》:“﹝ 齊高帝 ﹞以旌币之禮,徵為記室參軍,不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旌币”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旌币”讀作jīng bì,亦寫作“旍币”,指古代招攬賢士時饋贈的币帛,是一種禮儀性的聘禮。該詞由“旌”(表彰)和“币”(財物)組合而成,體現了對人才的重視與禮遇。

二、曆史用例

根據《南齊書·高逸傳》和《南史·明僧紹傳》記載,南朝齊高帝曾以“旌币之禮”征召隱士明僧紹等人擔任官職,但明僧紹未接受。這類記載表明,“旌币”常用于官方對隱逸賢士的禮聘。

三、字義分解

  1. 旌:原指古代用羽毛裝飾的旗幟,後引申為表彰、标識,如“旌表”。
  2. 币:泛指財物或貨币,此處特指用于禮儀的帛、玉等聘禮。

四、相關拓展

“旌币”屬于古代禮制詞彙,類似表達還有“束帛”(捆紮成束的帛,用于聘問)等。其使用場景多與帝王招賢、隱士征辟相關,反映了古代人才選拔制度中的禮儀文化。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可查閱《南齊書》《南史》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旌币 (ǐng bì) 旌币是漢字詞語,由“旌”和“币”兩個字組成。旌的拆分部首是方旁,币的拆分部首是貝旁。旌字的筆畫數為八畫,币字的筆畫數為十畫。 來源:旌字最早是指旗幟,表示标志、徽記。而币字原指鑄造的貨币。旌币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當時人們在交易中使用的貨币多為“旌币”。 繁體:旌币的繁體字為「旌幣」。 古時候漢字寫法:據史書記載,古代的旌字寫法有多種,包括“竹日口一”,“或”字上面還加一點,以及現代寫法中将“巠”字下面的一點斷開為兩點等。 例句:1. 他在拍賣會上用一枚珍貴的旌币交換了一幅名畫。 2. 這些古老的旌币可以幫助我們研究曆史。 組詞:旌币的組詞包括:旌旗、紀念币、錢币等。 近義詞:旌币的近義詞可以是貨币、金錢。 反義詞:旌币的反義詞可以是非貨币、非金錢。 總結:旌币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旌”和“币”兩個字組成。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原指鑄造的貨币。旌币的繁體字為「旌幣」。古代旌字的寫法有多種,而币字的寫法則一直較為穩定。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旌币來指代古代的貨币,或者指代某種具有紀念意義的紀念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