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治雲南的軍閥集團。以唐繼堯為首。辛亥革命後,長期統治雲南,并不斷出兵擴占四川、貴州等省。
滇系軍閥是中華民國時期以雲南為核心的地方軍事集團,其發展與影響貫穿辛亥革命至解放戰争。以下從多個維度綜合解析:
一、定義與起源 滇系軍閥源于清末新軍第十九鎮,辛亥革命後逐漸形成獨立軍事力量。其名稱源于主要控制雲南(簡稱“滇”),并輻射貴州、四川南部地區,是西南軍閥的重要派系之一。
二、曆史發展關鍵階段
形成期(1911-1916)
蔡锷領導昆明“重九起義”推翻清廷統治,建立雲南軍政府。護國戰争中滇軍率先反袁,成為共和捍衛者,勢力擴展至川黔。
擴張與内亂(1917-1927)
唐繼堯掌權後推行“大西南主義”,通過護法戰争和靖國戰争控制三省,但1921年因内部矛盾被驅逐。1927年“二六政變”後,龍雲接掌權力。
轉型期(1927-1949)
龍雲改革軍事體系,引進法式裝備,使滇軍在抗戰中成為“國之勁旅”。1945年盧漢繼任,最終在解放戰争中消亡。
三、核心特征
四、主要人物演變
五、曆史評價 滇軍兼具軍閥割據性與民族大義雙重色彩:早期擴張加劇西南混戰,但抗戰期間出兵20萬,傷亡超10萬,赢得“抗戰鐵軍”贊譽。朱德曾評價其“訓練有素,戰鬥頑強”,蔣介石亦稱為“中央軍之外最可靠部隊”。
(注:完整曆史細節可參考《雲南通志》《護國軍史》等文獻)
《滇系軍閥》是指20世紀初在中國雲南地區崛起的一批軍閥集團。下面來詳細介紹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
滇系軍閥指的是雲南地區的一些軍閥集團,他們在20世紀初利用地方寡頭勢力和地盤紛争等因素,建立了一系列勢力範圍較大的個人軍閥政權。
滇(部首:水,筆畫數:12)系(部首:糸,筆畫數:9)軍(部首:冖,筆畫數:2)閥(部首:門,筆畫數:8)
《滇系軍閥》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雲南地區,是當時對這些軍閥集團的稱呼。他們通過戰争和政治手段,建立了各自的勢力範圍。
滇系軍閥(繁體字)
《滇系軍閥》一詞的古代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保持了滇系軍閥的意思和含義。
1. 這個時期,滇系軍閥的統治使雲南地區政治動蕩不安。
2. 這位将軍是滇系軍閥的重要成員之一。
滇池、滇池大學、滇池湖光
雲南軍閥、滇軍紛争
中央政府、全國統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