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頭不倒的意思、筆頭不倒的詳細解釋
筆頭不倒的解釋
謂書寫不停。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六:“自 元豐 官制,尚書省復二十四曹,繁簡絶異,在京師時有語曰:‘吏勳封考,筆頭不倒;戶度金倉,日夜窮忙……工屯虞水,白日見鬼。’”
詞語分解
- 筆頭的解釋 .筆上用以書寫的部分。 唐 杜牧 《池州清溪》詩:“何物賴君千遍洗,筆頭塵土漸無痕。” 宋 楊萬裡 《新路店道中》詩:“染得筆頭生五色,急将描取入詩筒。”《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五回:“順手拿起
- 不倒的解釋 不停止;不斷。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六:“在京師時,有語曰:‘吏勳封考,筆頭不倒。’”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一折:“姐姐往常針尖不倒,其實不曾閒了一個繡牀。”《儒林外史》第五回:“
網絡擴展解釋
“筆頭不倒”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ǐ tóu bù dǎo,其核心含義是形容書寫或寫作持續不斷、從未停歇。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字面意義:指筆尖始終不倒下,引申為執筆不停、持續書寫的狀态。
- 深層含義:比喻勤奮寫作或處理文書工作,形容事務繁忙、筆耕不辍的情景。
出處與背景
此成語最早見于宋代陸遊的《老學庵筆記》卷六,原文提到:“吏勳封考,筆頭不倒;戶度金倉,日夜窮忙……”。這裡用“筆頭不倒”形容古代吏部官員因公務繁重而需不斷書寫文書的場景,側面反映了古代官署的忙碌狀态。
用法與語境
- 文學創作:多用于描述作家、文人的勤奮寫作,如“他終日伏案,筆頭不倒,終成佳作”。
- 職場場景:可形容需要頻繁處理文書的工作崗位,例如秘書、文員等。
- 中性色彩:不帶褒貶義,僅強調持續書寫的狀态。
相關擴展
- 近義詞:筆耕不辍、手不釋卷。
- 反義詞:擱筆停墨、遊手好閑。
- 現代延伸:如今也可用于形容持續打字、處理電子文檔的忙碌狀态。
注意事項
該成語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宋代筆記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筆頭不倒》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筆頭不倒》這個詞是一個成語,表示寫字或寫作才華出衆,才思敏捷,不知疲倦。
拆分部首和筆畫
《筆頭不倒》的拆分部首是“⽂”和“⽁”,分别代表“文”和“钅”。
它的總共有5個筆畫。
來源
據考證,《筆頭不倒》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文學家韓愈的《與葉夢得書》中。
繁體
《筆頭不倒》(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筆頭不倒》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
例句
他的字寫得非常好,真是《筆頭不倒》。
組詞
才情橫溢、文思如泉、才子佳人
近義詞
文思敏捷、文采飛揚、才思敏銳
反義詞
才思枯竭、無文化、筆下無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