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馬拉磨。謂辛苦勞作。《三國志·蜀志·許靖傳》:“少與從弟 劭 俱知名,并有人倫臧否之稱,而私情不協。 劭 為郡功曹,排擯 靖 不得齒敍,以馬磨自給。” 宋 陸遊 《明日自和》:“二頃元知未易求,不如馬磨學 文休 。” 清 趙翼 《遣興》詩之三:“始知馬磨卑栖處,少踏人間險幾重。” 章炳麟 《箴新黨論》:“若夫 汝南 許劭 ,名有臧否人倫之鑒,而與其兄 許靖 不協,擯之馬磨,則明知朋黨相傾,不足以洽人望久矣。”
“馬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用馬拉磨”,常被引申為形容辛苦勞作或貧寒生活的境遇。以下是詳細解釋:
“馬磨”字面意為用馬拉動石磨勞作,常用于比喻體力勞動的艱辛。這一用法在《三國志·蜀志·許靖傳》中有明确記載。例如,許靖因被排擠而“以馬磨自給”,即依靠辛苦勞作維持生計。
該詞源于東漢名士許靖的典故。據記載,許靖年輕時與堂弟許劭不和,被對方排擠後隻能靠經營馬磨謀生,後以“馬磨”代指清貧自守或逆境中的堅持。
宋代詩人陸遊在《明日自和》中寫道“不如馬磨學文休”,借“馬磨”表達甘于清貧、專注學問的态度;清代趙翼亦有詩句“始知馬磨卑栖處”,暗含對底層勞苦生活的感慨。
“馬磨”既是具體勞動方式的描述,更被賦予文化隱喻,常用于詩詞中表現安貧樂道、堅韌不拔的精神,或暗含對世态炎涼的批判。
如需查看更多文獻用例,可參考《三國志》及陸遊、趙翼相關詩集。
馬磨(簡體字: 馬磨)是指用來磨馬牙的一種工具。在古代,人們使用馬磨來給馬的牙齒磨去過長的部分,使馬能更好地咀嚼食物。
馬磨由馬和磨兩個字組成。
馬字的部首是馬,總共有三畫。
磨字的部首是石,總共有石和麻兩種寫法,分别是五畫和十七畫。
馬磨的拼音為mǎ mò,它源于古代人為了照顧馬匹的口腔健康而創造出的工具。
在繁體字中,馬磨的寫法為馬磨。
古時候,馬磨的寫法并非現在的簡體字形式,而是采用草書或隸書的形式書寫。
以下是馬磨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
馬字的古代寫法:㇏㇏㇏
磨字的古代寫法:⿱石麻
1. 農民使用馬磨來磨馬牙。
2. 馬磨是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的養馬工具之一。
3. 民間傳說中,馬磨可以給馬帶來好運。
組詞:打磨、磨石、砂磨、石磨、磨刀、磨盤
近義詞:磨具、磨牙器、馬牙磨具
反義詞:馬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