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記的意思、科目記的詳細解釋
科目記的解釋
記載登科士人情況的簿冊。《類說》卷七引《東宮奏記》:“上尤重科名, 鄭顥 知舉,帝索科目記, 顥 撰十三卷,自 武德 至 大中 。仍乞今後放榜録及第人姓名、詩賦題進入,令有司接續編次。”
詞語分解
- 科的解釋 科 ē 動植物的分類單位:獅子屬于貓科。槐樹是豆科。 機關内部組織的劃分:科室。財務科。 學術或專業的類别:科目。學科。文科。外科。 古代分科考選文武官吏後備人員的制度:科舉。科甲。科第。登科。 判定
專業解析
"科目記"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財政、文書或簿記領域。其含義可從字義和整體概念兩方面進行解釋:
一、 字義解析
- 科 (kē):本義指品類級、條目。在行政或財政語境中,引申為分門别類的項目、條款或稅種。例如,《漢語大詞典》解釋“科”有“條例;法令條文”及“課程或業務的分類”之意。
- 目 (mù):原指眼睛,引申為條目、細目、名稱。在簿記或清單中,指具體的項目、名稱或細項。
- 記 (jì):指記錄、記載、登記。作為名詞時,可指記載事物的冊籍或文書。
二、 整體含義
"科目記"作為一個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是指:
- 按門類、條目進行記錄或登記的冊籍文書。 它特指古代(尤其是唐宋時期)用于登記、分類記載財政收支、賦稅項目、錢糧數目或其他官方事務具體細目的賬簿或文書檔案。
- 其功能在于将繁雜的事務或收支,按照預設的類别(科)和具體項目(目),進行清晰、系統的記錄(記),以便于管理和核查。
三、 具體應用場景
曆史上,"科目記"常見于:
- 財政管理: 如登記各項稅收(如租、庸、調)、官府收支的明細賬簿。
- 物資管理: 如倉庫錢糧、物資出入的登記冊。
- 文書檔案: 分類記載公文、案卷要點的文書。例如唐代有專門記載財政收支情況的文書制度。
參考資料:
- 字義解釋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因網絡資源有限,建議查閱實體詞典或權威數據庫獲取更詳盡釋義。
- 整體概念及應用參考《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中關于古代財政、文書制度的相關條目。
- 關于唐代財政文書的具體應用,可參閱李錦繡《唐代財政史稿》(北京大學出版社)等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
“科目記”是一個古代科舉制度相關的術語,指記載登科士人情況的官方簿冊,主要用于記錄科舉考試及第者的信息。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科目記”即科舉考試中記錄及第者姓名、考試題目等信息的官方檔案,類似現代的錄取名冊。其名稱中的“科目”指科舉考試的科目(如進士科、明經科),“記”則是記載之意。
2.曆史背景與用途
- 唐代實例:據《類說》卷七引《東宮奏記》記載,唐代皇帝重視科舉,曾命官員鄭颢編撰《科目記》十三卷,涵蓋唐高祖武德年間至唐宣宗大中年間的科舉信息。
- 功能:除記錄及第者姓名外,還包括考試題目(如詩賦題)、官職任命等内容,供後續官方參考和編次。
3.相關延伸
- 權威性:科目記由官方機構編撰,是研究古代科舉制度的重要史料。
- 關聯概念:與“登科錄”“題名錄”等類似,但更側重長期、系統的記錄。
4.現代研究價值
通過科目記可追溯古代科舉制度運作、士人群體變遷,乃至文學(如詩賦題目)的發展,是曆史學、文學研究的一手資料。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科舉制度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東宮奏記》等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謗木杯渡松辨日秉志菠菜鉢囊騁銳赤德齒論春原電線督鎮凡聾凡讷扶護歌唱光盤行動嘩伍灰琯加冕将就缰子謹律酒糵谲主恐灼曠達匮绌冷面俚諺亂化懋曆念書膩顔帢傔隸搴旗斬将寝遏親舊窮相骨頭秋嚴卻冠柔蔓入監油擅自食結手黑首領收攤子順美匡惡束棄數以萬計俗網天男鐵人三項微計蚊蟲五物烏錥象箾閑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