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近代的意思、近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近代的解釋

(1) [modern times]∶過去距離現代較近的時代,我國現在通常指十九世紀中葉到“五四”運動之間的時期

(2) [the capitalist times or age]∶指資本主義時代

詳細解釋

(1).指過去不遠之時代。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歷覽前載,逮乎近代,道微俗弊,莫劇 漢 末也。”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查談》:“近代流俗,呼丈夫婦人縱放不拘禮度者為查。” 洪深 《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六章三:“這部書雖寫于1912年,但所引的例,是古代多而近代少。”

(2).在史學上通常指資本主義時代。世界近代曆史時期,一般以1640年 英國 資産階級革命為開端,終于1917年 俄國 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中國 近代曆史時期一般認為是自1840年鴉片戰争至1919年“五四”運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近代"作為漢語曆史分期概念,包含三層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 指距離現代社會較近的曆史階段,《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定義為"距離現代較近的時代,我國曆史分期上多指十九世紀中葉至1949年"(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該詞最早見于《新唐書》,原指"接近當代",明清時期逐漸形成現代分期含義。

二、曆史分期标準

  1. 全球史視角:世界近代史通常以1640年英國資産階級革命為起點(來源:《辭海》第七版)
  2. 中國史分期:
    • 社會形态說:1840年鴉片戰争至1919年五四運動
    • 革命史觀:1840-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 最新學術界定:部分研究将明清之際(16世紀)至1949年劃為"近代"

三、社會特征 該時期中國經曆"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李鴻章語),包含工業化萌芽、社會制度轉型、中西文化碰撞三大特征。《中國近代史》教材指出此階段"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态形成"(來源: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近代史》第四版)。

四、語言應用 在古漢語中,"近代"可作副詞表示"最近時期",如《朱子語類》載:"近代諸公多作著抽象議論"。現代漢語中已無此用法,專指曆史分期術語。

網絡擴展解釋

“近代”是一個曆史分期概念,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解釋,具體可分為以下層面:

一、中國曆史分期中的定義

  1. 時間範圍
    通常指1840年鴉片戰争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間的時期。部分定義将下限劃至1919年五四運動,此後至1949年稱為“現代”。
    這一階段是中國從封建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涵蓋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北洋軍閥及國民政府統治時期。

  2. 社會特征
    中國近代史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主要特征,經曆了列強侵略、民族危機、思想變革等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争等。


二、廣義曆史學中的定義

  1. 資本主義時代
    在世界史語境中,“近代”常指資本主義興起與發展的時代,例如歐洲的近代始于15-16世紀(文藝複興、地理大發現)。
    不同國家對“近代”的劃分存在差異,如日本将明治維新(19世紀中葉)作為近代開端。

  2. 與“近世”的區分
    部分國家(如日本)将“近代”與“近世”明确區分,前者強調社會體制變革(如工業化、民主化),後者多指封建末期。


三、補充說明

如需了解具體事件或人物,可參考相關曆史資料(如、9、12的編年大事)。

别人正在浏覽...

安圭拉島白楊刀本身閉卷髀秋簸箕掌不間不界朝益暮習扯風蟲災觸診催租到場倒洑法律關系主體共養黃花蒿禍本火硝經紙旌直九等人表磕膝蓋挎鬥,挎鬥兒陵迫露床馬齒徒增馬腹逃鞭命幹鳴榔木石心腸難挨南樂排設蓬戶皮疹破爛乾象曆青駹馬侵掠穹形容讓肉鞍辱仕三元裡僧侶篩選沙模兒銅錢商颷使鹿壽頭模子竦桀松松垮垮泰而不驕祧廟頹唐嗚呃無隙鮮英閑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