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odern times]∶過去距離現代較近的時代,我國現在通常指十九世紀中葉到“五四”運動之間的時期
(2) [the capitalist times or age]∶指資本主義時代
(1).指過去不遠之時代。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歷覽前載,逮乎近代,道微俗弊,莫劇 漢 末也。”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查談》:“近代流俗,呼丈夫婦人縱放不拘禮度者為查。” 洪深 《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六章三:“這部書雖寫于1912年,但所引的例,是古代多而近代少。”
(2).在史學上通常指資本主義時代。世界近代曆史時期,一般以1640年 英國 資産階級革命為開端,終于1917年 俄國 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中國 近代曆史時期一般認為是自1840年鴉片戰争至1919年“五四”運動。
“近代”是一個曆史分期概念,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解釋,具體可分為以下層面:
時間範圍
通常指1840年鴉片戰争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間的時期。部分定義将下限劃至1919年五四運動,此後至1949年稱為“現代”。
這一階段是中國從封建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涵蓋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北洋軍閥及國民政府統治時期。
社會特征
中國近代史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主要特征,經曆了列強侵略、民族危機、思想變革等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争等。
資本主義時代
在世界史語境中,“近代”常指資本主義興起與發展的時代,例如歐洲的近代始于15-16世紀(文藝複興、地理大發現)。
不同國家對“近代”的劃分存在差異,如日本将明治維新(19世紀中葉)作為近代開端。
與“近世”的區分
部分國家(如日本)将“近代”與“近世”明确區分,前者強調社會體制變革(如工業化、民主化),後者多指封建末期。
如需了解具體事件或人物,可參考相關曆史資料(如、9、12的編年大事)。
《近代》是一個漢語詞語,除了是近現代的意思之外,也表示現代與古代之間的時期。它是指從清朝末年辛亥革命(1911年)到現代社會的時代。
《近代》這個詞的部首是“辵”(辶),它的部首意味着與行走、行動有關。整個詞由8畫組成。
《近代》這個詞來源于漢語,沒有明确的繁體字形式。
在古代,一般使用“近古”來表示這個詞的意思。
1. 他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近代曆史上。
2. 近代的變革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近代社會、近代科技、近代文學
現代、當代、現今
古代、遠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