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益暮習”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形容勤奮學習、持之以恒的精神。以下從詞典釋義、出處、用法及文化内涵四個方面詳細解析:
字義拆解
整體釋義:早晨學習新知識,傍晚加以複習,強調學習需循環漸進、日積月累。
引申義
比喻學習态度刻苦,堅持每日精進,體現儒家“學而時習之”的治學理念。
此成語源自古代儒家教育思想,與孔子提倡的治學方法一脈相承:
《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雖未直接出現“朝益暮習”四字,但其核心理念(即“新知學習+及時複習”)貫穿儒家典籍,後由曆代學者凝練為成語,成為勸學名句。
他秉持“朝益暮習”的精神,每日晨讀文獻,晚間整理筆記,終成學術大家。
教育者當引導學生養成“朝益暮習”的習慣,夯實知識根基。
勤學不辍的象征
成語濃縮了傳統治學智慧,強調知識積累需靠持續投入,與“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互為映襯。
參考:《荀子·勸學》中“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的漸進觀。
方法論啟示
揭示了“輸入(益)—内化(習)”的學習閉環,與現代教育心理學中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理論相通,強調複習對記憶鞏固的關鍵作用。
參考:艾賓浩斯《記憶的科學研究》對重複學習的實驗論證。
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63頁。
查看詞條(注:此為商務印書館官方介紹頁,具體詞條需查閱實體書或授權數據庫)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6卷,第1245頁。
線上檢索(國學大師網《漢語大詞典》電子版)
楊伯峻譯注,中華書局,2009年。
“朝益暮習”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zhāo yì mù xí,具體解釋如下:
他每日朝益暮習,終成一代學者。
如需更多信息,可查看滬江線上詞典或國學大師網等來源。
傍絶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背呂别縣碧落侍郎擦損朝陵電文虭蟟蠹朽二簋發魚風響該辯公卿桂冠詩人還蚨緩亸黃童白叟講衆鞫勘礦硐枯榮雷抃了收連茹麟閣柳眼茶龍競綠籬母錢拿鼎炮煉平灑破命溥遍棋法仁惠三白鳥森緑盛編神錦衾事宦衰差輸尿管叔向述奏縮瑟蘇繡套問投金濑萬世師表潙印禅無底仵作學士瞎浪香楮銷價蕭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