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蟬脫殼的意思、金蟬脫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蟬脫殼的解釋

[disappearance act from an entangled situation] 比喻巧妙地脫身逃遁,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

隻要做得沒個痕迹,如金蟬脫殼方妙。——《拍案驚奇》

詳細解釋

亦作“金蟬脫殼”。1.比喻趁暫時未被對方察覺,制造或利用假象,乘機逃脫。 元 馬緻遠 《任風子》第四折:“天也,我幾時能夠金蟬脫殼?”《西遊記》第二十回:“這個叫做金蟬脫殼計,他将虎皮蓋在此,他卻走了。” 茅盾 《子夜》二:“他一定感到恐慌,因而什麼多頭公司莫非是他的‘金蟬脫殼’計罷?”

(2).比喻蛻變改易。 清 李漁 《閑情偶寄·演習·授曲》:“先則人隨簫笛,後則簫笛隨人,是金蟬脫殼之法也。” 瞿秋白 《論文學革命及語言文字問題》:“古代 中國 文,現在脫胎換骨,改頭換面,用了一條金蟬脫殼的妙計,重新複活了起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金蟬脫殼”是中國古代兵法《三十六計》中的一計,也是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制造假象巧妙脫身,使對方無法及時察覺真實意圖或行動。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與應用

  1. 軍事策略
    源自《三十六計》第二十一計,強調“存其形,完其勢”,即保持原有陣勢迷惑敵人,暗中轉移主力。例如三國時期諸葛亮病逝後,姜維封鎖消息并秘密撤退,避免蜀軍遭魏軍追擊。
  2. 文學引用
    元代關漢卿在《謝天香》中首次以成語形式使用,清代《紅樓夢》中也有“金蟬脫殼”的計策描寫。

三、語言特征

四、現代使用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典故或具體案例,可參考《三十六計》原文或古典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金蟬脫殼的意思

《金蟬脫殼》是一個成語,意為比喻敵人或他人采取巧妙手段逃避困境或逃脫追捕。

金蟬脫殼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金蟬脫殼》的拆分部首為“金”和“蟲”,筆畫分别為8和6。

金蟬脫殼的來源

《金蟬脫殼》這個成語最初出自于中國古代小說《西遊記》。在小說中,孫悟空為了逃避十萬天兵天将的追捕,他運用變化之術讓自己變成一個金蟬,并脫去蟬殼,成功逃離了困境。

金蟬脫殼的繁體寫法

《金蟬脫殼》的繁體寫法是「金蟬脫殼」。

金蟬脫殼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金蟬脫殼》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金蟬脫殼」,有時也可以寫作「金蟬脫逄」。

金蟬脫殼的例句

他像金蟬脫殼一樣從圍困中逃脫了。

面對敵人的追捕,他想方設法金蟬脫殼。

金蟬脫殼的組詞

金蟬脫殼的相關詞彙包括:金蟬化蛹、金蟬破殼、金蟬奮發等。

金蟬脫殼的近義詞

金蟬脫殼的近義詞為:以逸待勞、逍遙法外。

金蟬脫殼的反義詞

金蟬脫殼的反義詞為:束手就擒、無計可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