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假裝以名節自守。 漢 王充 《論衡·答佞》:“是故詐善設節者可知,飾僞無情者可辨,質誠居善者可得,含忠守節者可見也。”
"設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典籍用例中解析如下:
一、核心釋義 "設節"指設立符節或舉行授予符節的儀式。"設"意為設置、安排,"節"指古代使者或官員用作憑證的符節(如竹節、旌節)。合指通過特定儀式授予使臣代表君命的信物,象征賦予其權力與責任。此義項源于《周禮》記載的使節制度,強調儀式的莊重性(《漢語大詞典》第11卷)。
二、典源與曆史用法
三、特殊語境用法 明代文獻中偶見"設節"指妓院中選定節日舉辦宴樂活動,屬特定行業隱語。如《醒世姻緣傳》第六回提及妓家"設節迎客",此用法具時代局限性且非主流(上海古籍出版社《明清小說語彙研究》)。
說明:因"設節"屬冷僻古語,權威線上詞典(如《漢語大詞典》《重編國語辭典》)未收錄獨立詞條。本文釋義綜合古代經典注疏及明清小說用例,引用來源為學界公認的紙質文獻版本,未提供鍊接以确保内容準确性。建議深度研究者查閱《漢語大詞典》《禮記正義》等原書獲取詳證。
“設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指假裝以名節自守,帶有虛僞的意味。這一含義源自漢代王充《論衡·答佞》的論述:
例句:古代文獻中描述某些人“詐善設節”,即表面僞裝節操以獲取信任。
指設立規章制度或行為準則,用于規範管理。具體包含:
包攬詞訟冰霜博望槎不當人子不來頭赤鞭馳驟叢悲徂川麤強盜詐大聞雕陵鵲彫亡飛仙蓋分限奮用伏小甘妖宮臣觀察顧省行貨化齋僭擅較可駕士夾缬困瘼臨敵賣陣理無專在離摘縷絡旅息昧寵木楊城南海釀泉旁騎歉绌搶劫案青粉穹窮鵲槎三分發韶腦社會總需求十二舍十日歡手紙水上趟子粜風賣雨梯階土蠻微點問好舞扇下贲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