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假裝以名節自守。 漢 王充 《論衡·答佞》:“是故詐善設節者可知,飾僞無情者可辨,質誠居善者可得,含忠守節者可見也。”
“設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指假裝以名節自守,帶有虛僞的意味。這一含義源自漢代王充《論衡·答佞》的論述:
例句:古代文獻中描述某些人“詐善設節”,即表面僞裝節操以獲取信任。
指設立規章制度或行為準則,用于規範管理。具體包含:
設節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設”和“節”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設”字拆分,它的部首是言,總共有10個筆畫。
“節”字拆分,它的部首是艹,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
設節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禮節制度。在古代中國,設節是指按照禮儀制定并執行各項慶典、節日和儀式。這個詞語在早期的文字記載中較為罕見,主要出現在史書和經典之中。
繁體:
設節在繁體字中書寫為「設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設節寫作「設節」,篆刻風格中的字形稍有不同。
例句:
1. 在重要的慶典上,需要恪守設節,以維護傳統的禮儀。
2. 新國家法定的設節日是為了緬懷曆史,激發國民的愛國情懷。
組詞:
設法、設立、設置、設備、設定、設想、節日、節氣、節儉、節流。
近義詞:
制定、确定、建立。
反義詞:
廢除、取消、解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