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吃同樣的食物。《左傳·文公十六年》:“自 廬 以往,振廪同食。” 杜預 注:“同食,上下無異饌也。”
(2).一同進食,共食。《史記·季布栾布列傳》:“﹝ 朱家 ﹞誡其子曰:‘田事聽此奴,必與同食。’”《晉書·宣帝紀》:“﹝ 魏武帝 ﹞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
“同食”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基本含義及引申用法:
吃同樣的食物
指不同身份或群體的人食用相同的食物,體現平等或共享。例如《左傳·文公十六年》記載“振廪同食”,杜預注解為“上下無異饌”,即上下級飲食無差别。
一同進食,共食
強調共同用餐的行為,如《史記·季布栾布列傳》中朱家要求兒子與奴仆“必與同食”,體現親密或平等關系。
作為成語時,可表示共同分享資源、互相扶持,尤其在困境中協作。例如“三馬同食一槽”(《晉書·宣帝紀》)暗喻權力争奪中的隱患,而現代語境中也可用于描述團隊合作(如“同食共飲,共克時艱”)。
“同食”既可指具體的共餐行為,也可引申為資源分享或協作精神。需結合語境理解,尤其在引用古籍或健康知識時,建議參考權威文獻。
同食是一個詞彙,它指的是同樣吃同一份食物或者一同吃飯的行為。
同食的部首是食,它的筆畫數是13畫。
同食由兩個字組成,其中“同”是一個表示“一起”、“共同”的副詞,而“食”則表示“吃”的意思。兩個字合在一起,代表着一起吃飯或共同用餐的意思。
繁體字“同食”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同食”的寫法和現在的寫法沒有多大差别,仍然是由“同”和“食”兩個字組成。
1. 他們是好朋友,經常同食。 2. 在中國,同食被視為一種團結和友好的象征。
同食沒有常見的包含組詞的用法。
共食、共餐、同席
異食、分食、各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