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戒懼貌。 宋 王谠 《唐語林·德行》:“上曰:‘我方以儉化天下,宜從近戚始。’……故十五年間,戚屬縮然。”
“縮然”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uō rán,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一定差異,但核心意義與“戒懼”或“收縮”相關:
基本含義
根據解釋,“縮然”主要用于形容因害怕、緊張或戒懼而表現出的狀态,可理解為“戒懼貌”。例如《唐語林·德行》記載的“戚屬縮然”,描述親屬因皇帝倡導節儉政策而表現出謹慎、收斂的态度。
使用場景
與其他詞語的關聯
從構詞來看,“縮”表示收縮、退縮,“然”為形容詞後綴,組合後強化了因心理狀态引發的行為變化。近義詞如“畏縮”“戰栗”,反義詞如“坦然”“舒展”。
注意事項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多出現在古文或特定文學作品中。使用時需結合語境,避免與現代口語中的“縮”混淆(如“縮水”“縮短”等物理變化)。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唐語林》或漢典()等權威來源。
縮然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形容害怕或畏懼的樣子,也可以用來形容緊張或不安的情緒。
拆分部首和筆畫:縮然的部首是⺮,總共包含7個筆畫。
來源:縮然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韓廣傳》中,形容韓廣害怕的樣子。後來逐漸演變成一個通用詞彙。
繁體:繁體字縮然為縮然。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縮然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使用的是類似篆書或隸書的風格。
例句:他聽到突然傳來的怒吼聲,頓時感到縮然一動。
組詞:縮小、縮短、縮進、縮手縮腳。
近義詞:戰戰兢兢、懼怕、膽寒。
反義詞:從容、泰然、大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