钐利的意思、钐利的詳細解釋
钐利的解釋
銳利;鋒利。 唐 杜牧 《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歸宣州因題贈》詩:“我初到此未三十,頭腦釤利筋骨輕。” 唐 皮日休 《公齋·新竹》詩:“圓緊珊瑚節,釤利翡翠翎。”
詞語分解
- 钐的解釋 钐 (釤) ā 一種金屬元素,灰白色,有放射性,稀土金屬。 姓。 钐 (釤) à 割莊稼的刀:钐鐮;钐刀(均指把兒很長的大鐮刀)。 掄開鐮刀割:钐草。钐麥。 大鏟。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
- 利的解釋 利 ì 好處,與“害”“弊”相對: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興利除弊。 使順利、得到好處:利己。利用厚生(充分發揮物的作用,使民衆生活優厚富裕起來)。 與願望相符合:吉利。順利。 刀口快,針尖銳,與
網絡擴展解釋
“钐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物體的銳利、鋒利。以下為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刀劍、器具等尖銳或鋒利的特性。例如唐杜牧詩中用“頭腦钐利”形容思維敏捷,借鋒利之意比喻機敏。
- 構詞方式:由“钐”(本義為大鐮刀,引申為鋒利)與“利”組合,形成并列結構,強化鋒利的概念。
2. 文學用例
- 唐代詩歌:常見于文學作品,如皮日休《公齋·新竹》以“釤利翡翠翎”形容竹葉如翡翠鳥羽毛般尖利;杜牧詩句則通過“筋骨輕”與“钐利”呼應,暗喻身姿矯健。
3. 現代使用
- 使用場景:現代漢語中已較少見,多見于古籍或研究文獻中,屬于生僻詞。其含義與“鋒利”“銳利”基本等同,但更具文學色彩。
4. 注意區分
- 與“钐”的金屬義項區别:“钐”單獨使用時指稀土元素Samarium(符號Sm),但“钐利”中的“钐”僅取古義“鋒利”,二者無直接關聯。
總結來看,“钐利”是古漢語中描述鋒利的書面詞彙,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指向。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詩文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钐利——一個充滿銳氣的詞彙
意思:钐利是一個富有銳氣的形容詞,用來形容事物具有銳利、尖銳的特點或特征。它常常用來形容刀劍、文字等具有鋒銳、銳利的特質。
拆分部首和筆畫:钐利這個字由钅(钇)和利兩個部首組成。其中,钅(钇)是指的金屬钇,而利是指的利益、利用,表示取金屬钇制成的工具能夠為人們帶來利益。
來源:钐利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徐無鬼》之中。古時候人們制作刀劍非常重視它的銳利程度,為了表達刀劍的銳利,就形容為“钐利”。
繁體:钐利這個詞彙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釤利」。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钐利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寫法為「钇利」。
例句:
- 這把刀真是太钐利了,一刀下去竟然沒有任何阻力。
- 他的筆法非常钐利,一舉一動都展現了他的才華。
- 這篇文章的用詞鋒利,一钐利就能擊中讀者的心。
組詞:钐利(形容詞)、钐刃(名詞)、刀鋒所指、一字千金。
近義詞:鋒利、尖銳、利索、敏銳。
反義詞:鈍、遲鈍、鈍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