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及門的意思、及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及門的解釋

[formerly acknowledge sb. as one's master;pupil dircetly taught by a master] 正式登門拜師受業的學生

及門弟子

詳細解釋

《論語·先進》:“子曰:‘從我于 陳 蔡 者,皆不及門也。’”本謂現時不在門下,後以“及門”指受業弟子。《元史·許謙傳》:“乃門之士著録者千餘人。” 明 歸有光 《孟子叙道統而不及周公顔子》:“其不叙 顔子 者,夫亦以在我者言之,則 孟子 之私淑,蓋自附于及門,其視 顔子 猶儕輩焉。” 清 劉大櫆 《翰林編修李公墓志銘》:“而 張 公于及門中,獨愛重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及門”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解釋 “及門”原指到達師門,後引申為正式拜師求學。《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指弟子就學于師門”,強調師生授受關系的直接性。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該詞時标注為書面語,釋義為“登門受業”,突顯古代教育體系中“登門求學”的行為特征。

二、語源分析 該詞源于《論語·先進》“子曰: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漢代經學家鄭玄注“言弟子從我而厄于陳蔡者,皆不及仕進之門”。此處“及門”已包含“達到師門标準”的篩選意味,後逐漸演變為拜師儀禮的專稱。

三、用法特征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學術領域,如“及門弟子”特指經正式拜師程式的學生,區别于普通聽課生。北京大學《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指出,該詞常見于學術自述、師承關系記載等正式語境。

四、相關詞組 • 及門弟子:經師門考核收錄的學生 • 未及門牆:未能達到拜師标準 • 及門之誼:師生間的情誼關系

主要參考資料:

  1. 羅竹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王力《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及門”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演變。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及門”最初指正式登門拜師受業的學生,即直接受教于老師的弟子。例如“及門弟子”即表示親自接受師承的學生。

二、詞源與演變

  1. 《論語》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論語·先進》:“子曰:‘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原意是孔子感歎曾跟隨他在陳、蔡兩地經曆困苦的弟子們,後來都不在門下(未繼續受教)。

  2. 後世引申
    漢代以後,“及門”逐漸演變為受業弟子的代稱。如《元史·許謙傳》記載“及門之士著録者千餘人”,即指門下學生衆多。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延伸

五、注意事項

部分資料提到“及門”有“達到一定水平”的引申義,但這一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建議優先以“受業弟子”為核心含義理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論語》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百川朝海半道兒兵燹瀕海擯诏殘荼鸱張倒踬大冶得工夫砥兵樀樀地球資源衛星地匣動撣獨謡耳針繁富飛行員飛揚浮躁分明垢誤詭挾閨阈洪爐燎發匠戶堅果翦理鯨寇開眉笑眼闚盜厘金局劉仙掌祿料盧沙馬嬭腦漿盤根錯節普恩撲漉切身慶誕曲覃人言啧啧柔腸百結睿德商校韶英鼪鼠授粉首尾相衞說談死權谇語踼跌陶和頭起托天下達暹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