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伺機竊取。《後漢書·儒林傳論》:“權彊之臣,息其闚盜之謀,豪俊之夫,屈於鄙生之議者,人誦先王言也,不畏逆順埶也。”
“闚盜”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uī dào,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伺機竊取”,即暗中觀察時機進行偷盜或非法獲取的行為。該詞常用于形容隱秘的盜竊意圖或行動。
出自《後漢書·儒林傳論》:“權彊之臣,息其闚盜之謀,豪俊之夫,屈於鄙生之議者,人誦先王言也,不畏逆順埶也。”
(大意:權勢強大的臣子停止暗中竊取的謀劃,豪傑之士因儒生的議論而屈服,是因為人們遵循先王的教誨,不畏懼強權與逆境。)
需與“赍盜”(jī dào,指資助盜賊)區分,兩者含義不同,前者強調竊取行為,後者涉及幫助盜賊。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例句,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
闚盜(kuī dào)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拆分部首為門和盜,共包含14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中。
在繁體字中,闚盜的拆分部首為閬和盜,其他部分保持不變。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闚盜的形态可能會稍有不同,但意義基本相同。
闚盜一詞常用在描述犯罪行為或非法的盜竊行為。例如:
他被指控闚盜案件的嫌疑人之一。
警方正在加大對闚盜團夥的打擊力度。
闚竊(kuī qiè):指非法潛入他人住宅或場所進行盜竊行為。
闚賊(kuī zéi):指入室盜竊的罪犯。
偷盜(tōu dào):指以非法手段獲取他人財物的行為。
盜竊(dào qiè):指通過偷盜手段獲取他人財物的行為。
守法(shǒu fǎ):指合法遵守法律、秩序的行為。
正直(zhèng zhí):指誠實、正義的行為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