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能參預天地之職。《荀子·天論》:“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 楊倞 注:“人能治天時地財而用之,則是參與天地。”一說,參,叁也。謂天、地、人三者能相互配合。
“能參”是古代漢語詞彙,源自《荀子·天論》,其核心含義及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能參”指人類具備參與天地運行的職能,強調人在自然規律中的作用。原句為:
《荀子·天論》:“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
二、注解分歧
參與天地說
唐代楊倞注:“人能治天時地財而用之,則是參與天地”,認為人類通過利用天時地利,實現對自然的協調參與。
三者配合說
另一種觀點認為“參”通“叁(三)”,指天、地、人三者相互配合,形成整體運行系統。
三、現代引申用法 現代語境中,“能參”可引申為“具備能力參與某項事務”,例如:
該詞既有哲學層面的“天人關系”内涵,也可在具體語境中表達“實際參與能力”。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能參》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能夠參與,能夠參加進去。
《能參》的部首是“⺮”(zhú),總共由9個筆畫組成。
《能參》最早出現在《史記·卷十二·黥布列傳》中,形容人有能力參加某項活動。
《能參》的繁體字寫作「能參」。
在古代,「能」的寫法有一些變化,有時候會寫成「便」。而「參」的寫法則基本保持一緻。
他的知識面廣,能參各種讨論。
參與、參加、參與者、參照、參考、參見等。
參與、參加、參與者。
不參與、不參加、排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