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孝之子的意思、不孝之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孝之子的解釋

不孝順的子孫。

出處:

明·施耐庵《水浒傳》第22回:“不孝之子宋江,自小忤逆,不肯本分生理,要去做吏,百般說他不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不孝之子是漢語中具有倫理批判意義的複合詞,指違背傳統孝道、未盡奉養父母義務的子女。該詞由"不孝"與"子"組合而成,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個層面:

一、詞義解析 "不孝"始見于《尚書·康诰》"元惡大憝,矧惟不孝不友",本義指不孝敬父母的行為。在《孟子·離婁上》中确立"不孝有三"的倫理标準: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來源:《孟子譯注》,中華書局,2018)。現代漢語中泛指子女對父母物質供養或精神關懷的缺失。

二、構成特征 該詞屬于偏正結構複合詞,"不孝"作為定語修飾中心語"子",強調子女身份與道德失範的雙重屬性。在《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中标注為名詞性短語,多用于書面語體,具有道德譴責意味。

三、語用範疇 作為傳統倫理術語,其使用場景包括:

  1. 法律文書:與《民法典》第26條贍養義務形成呼應
  2. 文學作品:常見于家訓、戲曲等道德勸誡題材
  3. 民俗語境:民間諺語"不孝之子,天地不容"體現集體倫理觀

四、演變軌迹 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詞條記載,該詞自漢代開始高頻使用,至明清話本小說達到使用巅峰。當代語用中呈現語義泛化趨勢,除傳統贍養義務外,更強調情感溝通質量(來源:《漢語倫理詞彙曆時演變研究》,商務印書館,2020)。

網絡擴展解釋

“不孝之子”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指不孝順的子孫,常用于形容違背孝道、不贍養或忤逆父母的人。其核心含義與儒家傳統倫理中的“孝”觀念相悖。

2.出處與典故

最早出自明代施耐庵《水浒傳》第22回:“不孝之子宋江,自小忤逆,不肯本分生理,要去做吏,百般說他不從。”。此處宋江被父親稱為“不孝之子”,凸顯其違背父命的行為。

3.用法與語境

4.相關文化背景

古代“不孝”有三重标準(《孟子》):不勸谏父母過錯、不供養父母、無後嗣。雖未直接關聯該成語,但反映了傳統孝道觀念對詞義的影響。

5.近義與反義詞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水浒傳》原文或權威詞典(如、2、9)。

别人正在浏覽...

半導體光(熱)電器件北洋不侈蚩蚩者大剌剌點定奪嫡妃呼豨分茶風塵物表浮花浪蘂浮環高赀戶更待幹罷跟頭管夫人鬼狐涎黑奴橫潰胡帽犀兼及記當謹笃靜客進退跋疐舉鼎絕膑決絕絶特鞫囚誇異袴鞾狼性靈杠陋遠淪陷區綿山末僚猱升盤獲平雜菩提樹鎗手青春子傾訴柔軟入主出奴森木沙水食甚水濟濟體上通信地址托之空言五嶽圖詳略獻納臣小定痚瘶嘯吒風雲謝庭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