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苦危急。《後漢書·李固傳》:“既拔自困殆,龍興即位,天下喁喁,屬望風政。” 南朝 齊 蕭子良 《谏斂塘役錢啟》:“民庶彫流,日有困殆。”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素秋》:“扶置榻上,病已困殆。”
“困殆”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ùn dài,其核心含義為困苦危急,形容人或事物處于極度困難且危險的境地。
詞義構成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描述個人、群體或局勢的危急狀态。例如:
近義詞與反義詞
“困殆”是一個兼具文學性與曆史感的詞彙,適用于強調極端困境與風險并存的語境。
困殆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身處困境或陷入困難之中,不易脫離或解決。形容人在某種情況下面臨困難、困境,感到無助和無奈。
困殆由“囗”和“殆”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囗”表示圍困的意思,作為旁的時候在寫作中表示堅固、固定;“殆”代表危險、困苦等意思。困字的總筆畫數為7,殆字的總筆畫數為7。
困殆源自古代漢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在繁體字中,困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而殆字的繁體寫法為「艱」或「厳」。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困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上面有一個“囗”字旁,表示困住、包圍的意思。在殆字的古代寫法中,上面部分寫成“危”,下面則寫成“殳”,形象地表現了困苦、危險的意象。
1. 我們陷入了困殆之中,無法找到出路。
2. 經過努力,他終于從困殆中擺脫出來,取得了成功。
1. 困難
2. 困境
3. 困苦
4. 高困殊徑
1. 困難
2. 困境
3. 困苦
4. 困窘
1. 輕松
2. 寬裕
3. 順利
4. 解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