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裡洋場的意思、十裡洋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裡洋場的解釋

(1).舊時 上海 的租界區域因外國人較多,洋貨充斥,或稱十裡洋場;後因以借指舊 上海 市區。多含貶義。 哀梨老人 《同光梨園記略》:“ 滬 北十裡洋 場 ,中外巨商,薈萃於此。” 曹靖華 《飛花集·憶當年,穿着細事且莫等閑看!》:“‘五四’風暴中,作為一個北方省城的中學生,到 上海 參加第一次全國學生代表會議。這宛如一枚剛出土的土豆,猛然落入金光耀目的十裡洋場。” 柯靈 《<阿英散文選>序》:“他在1927年的大風暴中,踏上經過‘四·一二’血洗的 上海 ,一直戰鬥到十裡洋場完全淪入 日本 侵略軍的鐵蹄之下,才撤退到 蘇北 抗日根據地去。”

(2).泛指繁榮的市場。 朱光潛 《藝文雜談·談讀書》:“多讀而不求甚解,譬如馳騁十裡洋場,雖珍奇滿目,徒惹得心花意亂,空手而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十裡洋場"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代近代中國(尤指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上半葉)受外國勢力影響、洋人聚集且西化風貌顯著的繁華都市區域,尤其特指舊上海的租界地帶。以下從詞典釋義、曆史淵源、語義演變及現代用法進行分述:


一、詞典釋義與核心含義

  1. 字面解析:

    "十裡"為虛指,形容範圍廣闊;"洋場"指外國人("洋人")活動頻繁、西洋文化盛行的場所。

  2. 權威定義:

    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專指"舊時洋人聚集的都市繁華區",以上海租界為典型代表,凸顯殖民時期西方經濟文化輸入的集中地 。


二、曆史背景與地域特指

  1. 上海租界的形成:

    1843年上海開埠後,英、法、美等國相繼設立租界,形成外灘為中心、輻射南京路等地的西式街區,彙集銀行、商行、舞廳等,被稱為"十裡洋場" 。

  2. 文化符號意義:

    該詞濃縮了近代上海"中西交彙"的獨特風貌,既是殖民曆史的見證,亦成為摩登都市和商業繁華的代名詞(《上海通志》卷四十) 。


三、語義延伸與現代用法

  1. 引申義:

    現可用于泛指任何國際化、商業繁榮且具異國風情的都市區域,如"昔日的十裡洋場,今日的金融中心"。

  2. 情感色彩:

    原詞隱含對殖民曆史的複雜态度(如屈辱與開放并存),當代使用多側重懷舊或強調都市魅力(例:文學、影視作品中的"老上海風情")。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詞典依據: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頁。

  2. 曆史文獻:

    《上海通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租界沿革章節(線上版: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官網)。

  3. 學術研究:

    熊月之《異質文化交織下的上海生活》,載《曆史研究》2003年第4期,解析租界文化影響 。


參見:

(注:因知識庫限制,部分鍊接未直接提供,可依來源名稱檢索權威機構官網獲取。)

網絡擴展解釋

“十裡洋場”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演變:

1. 詞源與起源

2. 詞義演變

3. 曆史争議

4. 文化意義


參考來源:綜合多個權威資料,建議通過[中新網]()或[《上海辭典》]()了解更詳細的曆史脈絡。

别人正在浏覽...

挨肩疊背保護神悲台不可究诘抄紮抄劄逞奇吹騰鹑居鷇飲從居大辨道口錫頂槅東西廂萼片憤怫粉态富祿诰策公卿鈎樴呱打闆綸巾羽扇官室姑獲櫃櫥酣淫胡兒阍略降問假器機棙淨火金星礜近虞狙詭舉聲拘幽操開錢阃寄樂極生悲率奪拿腰拍花屏言慶曆青鳥殷勤日本社會總需求庶幸宿妝堂司滕王閣序望遠鏡刓飾危患猥亵汙渎想望風采效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