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sent documents] 指上行公文;呈文
體式皆如申狀
舊時公文體式之一。向上級陳述事實的文書。 宋 陸遊 《昔日》詩自注:“予在 興元 日, 長安 将吏以申狀至宣撫司,皆蠟彈,方四五寸絹。” 宋 洪邁 《容齋隨筆·翰苑故事》:“公文至三省不用申狀,但尺紙直書其事。”《水浒傳》第三四回:“ 黃信 寫了申狀,叫兩個教軍頭目,飛馬6*報與 慕容知府 。”《續資治通鑒·宋太宗端拱元年》:“ 普 ( 趙普 )始為節度使,貽書臺閣,體式皆如申狀,得者必封還之。”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申狀漢語 快速查詢。
“申狀”是古代的一種上行公文,主要用于下級向上級陳述事實或彙報情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申狀指舊時公文體式之一,屬于呈文性質,通常用于向上級機構陳述事件經過或請求批示。例如《水浒傳》中黃信通過申狀向知府彙報軍情(、)。
曆史用例
結構特點
申狀需遵循特定體式,如用簡練文字直述事實,常見于官方文書往來。部分申狀甚至以蠟封保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公文類别或具體曆史背景,可參考(漢典)和(宋代文獻引證)。
申狀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申請或請求一種狀況或狀态。這個詞可以用來描述個人或組織向有關方面提出申請,請求特定事情或權益。
申狀的拆分部首是疋(pǐ),它的筆畫數是7畫。
申狀的繁體寫法為「申狀」。
在古代漢字中,申狀的寫法稍有不同。古漢字寫法是「申奘」,它的意思和現代的申狀相似,表示提出申請或請求。
1. 他向法院遞交了一份申狀,請求更多的保護措施。
2. 我們已經準備好了所有需要的文件和申狀,希望能夠順利獲得相關許可。
申請、狀況、請求
申請書、申請表、請願
批複、駁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