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良的意思、端良的詳細解釋
端良的解釋
(1).指正人賢士。 唐 司空圖 《唐故太子太師緻仕盧公神道碑》:“拜禦史丞兼左丞,束拔端良,風威益振。”
(2).謂正直良善。 宋 蘇轍 《代張公6*安道祭李宥侍郎文》:“世稱至治, 鹹平 景德 。士生其間,端良純一。”
(3).元旦。指農曆正月初一。 明 文徵明 《甲戌歲朝明日立春詩》之五:“古人惜端良,今我胡不樂?”
詞語分解
- 端的解釋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麗。端然。端莊。端秀。端靜。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頭:端的(?)(a.事情的經過,底細;b.的确,果然;c.究竟。均亦稱“端底”)。端倪。端詳。事端。争端。 用手很平正地拿:端盆。端碗。端茶。把問題端出來說清楚。 姓。 筆畫數:; 部首:立; 筆順編號:
- 良的解釋 良 á 好:良好。善良。良辰美景。良知良能(中國古代唯心主義哲學家指人類不學而知的、不學而能的、先天具有的判斷是非與善惡的能力)。良莠不齊。 很:良久。良多趣味。用心良苦。 誠然,的确:“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以為犬良我友”。 姓。 筆畫數:; 部首:艮;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端良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端良”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綜合了不同來源的釋義及用例:
-
指正人賢士
表示品德高尚、才能出衆的人。例如唐代司空圖在碑文中提到“束拔端良”,意為選拔賢才。
-
形容正直良善的品性
強調性格或行為端正、善良。宋代蘇轍曾用“端良純一”形容士人的品格,體現正直與純粹。
-
指農曆正月初一(元旦)
此為曆史罕見用法,明代文徵明的詩《甲戌歲朝明日立春詩》中曾以“端良”代指元旦。
補充說明:
- 字義拆分:“端”本義為正直、端正(如“端莊”);“良”指良好、善良(如“賢良”)。
- 語境差異:前兩義項多用于描述人或品格,第三義項屬特殊曆史用法,現代已不常見。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古籍或文學作品中更可能涉及多義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端良(duān liáng)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立」和「艮」。其中「立」是指直立、穩固的意義,「艮」則代表着阻止、制止的含義。這個詞的來源并不明确,它在古代漢語中的使用也較為罕見。
由于端良屬于繁體漢字,所以它的筆畫較多。具體來說,「端」字有11劃,「良」字有7劃。在古時候,「端良」這個詞可能以一種更為古老的漢字形式來書寫,但目前的資料并未詳細記載。
端良在現代中文中的用法相對較少,因此例句也并不常見。這個詞可根據具體情況理解為「穩固而可信賴」的意思。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性格或者某項工作的質量。
端良的組詞較為有限,可以構成的詞彙相對較少。一種可能的組詞是「端莊」,意為穩重得體;「良友」也可用來指稱好朋友。
關于端良的近義詞和反義詞,由于該詞的使用較為罕見,因此很難提供具體的對應詞語。總的來說,端良可以被視為一種正面的修飾詞,因此它的反義詞可能是一些與可靠性、穩定性相反的詞語。
總結:端良是一個由「立」和「艮」兩個部首組成的詞語。雖然這個詞的來源和古代寫法并不明确,但它可以被理解為「穩固而可信賴」的意思。在現代漢語中,它的使用較少,例句和組詞相對有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