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兒的意思、大耳兒的詳細解釋
大耳兒的解釋
指 劉備 。 備 耳大,能自顧見之,故稱。見《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後漢書·呂布傳》:“﹝ 曹操 ﹞乃命緩 布 縛。 劉備 曰:‘不可,明公不見 呂布 事 丁建陽 、 董太師 乎?’ 操 頷之。 布 目 備 曰:‘大耳兒最叵信!’” 明 陳剛中 《白門》詩:“ 布 死城南未足悲, 老瞞 可是算無遺,不知别有三分者,隻在當時大耳兒。”亦稱“ 大耳翁 ”。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劉先主志》:“公曰:‘大耳翁未之覺也。’”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網絡擴展解釋
“大耳兒”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的詞語,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三國時期蜀漢開國君主劉備,因其耳大垂肩、能“自顧見耳”而得名。該詞源自《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中對劉備外貌的描述:“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三國志》記載)。
二、曆史典故與用法
-
貶義與諷刺
該詞常被用于譏諷語境。例如《後漢書·呂布傳》記載,呂布被曹操擒獲時,曾怒斥劉備:“大耳兒最叵信!”暗諷劉備忘恩負義(呂布曾通過“轅門射戟”救過劉備,但劉備最終支持曹操殺呂布)。
-
外貌特征
劉備的“大耳”被視為其标志性特征,古人認為耳大是“福相”或“貴相”的象征,但“大耳兒”一詞更側重外貌描述,而非褒揚。
三、文化延伸
- 文學引用:明代陳剛中《白門》詩雲:“不知别有三分者,隻在當時大耳兒”,借“大耳兒”代指劉備。
- 與“大耳”的區别:單獨“大耳”可泛指耳朵大的人,象征氣度或福氣;而“大耳兒”特指劉備,需結合語境區分。
“大耳兒”是三國曆史中衍生出的特定稱謂,既反映劉備的外貌特征,也暗含對其品性的諷刺。需注意其曆史背景與情感色彩,避免與現代詞彙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耳兒這個詞的意思:
大耳兒是指耳朵較大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善于傾聽、注意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這個詞通常帶有一種友好和善解人意的意味。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大耳兒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大(dà),耳(ěr),兒(ér)。
大的部首是人(rén),耳的部首是耳(ěr),兒沒有部首。
整個詞共有六個筆畫。
來源:
大耳兒一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追溯,但它常常用于形容那些耳朵較大或傾聽能力突出的人。
繁體:
大耳兒(繁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大耳兒一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我無法提供更多關于舊時寫法的詳細信息。
例句:
1. 他是個大耳兒,總是樂于傾聽他人的煩惱。
2. 這隻貓有一對大耳兒,非常可愛。
組詞:
大耳朵、大耳朵圖圖、大耳財神、大耳帽
近義詞:
敏銳、善聽、善于傾聽
反義詞:
聰明、自我、不注意聽取他人意見。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