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天然形成。 宋 李格非 《洛陽名園記·水北胡氏園》:“凡登覽徜徉,俯瞰而峭絶,天授地設,不待人力而巧者, 洛陽 獨有此園耳。”
"天授地設"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事物由天地自然生成或安排,非人力所能造就,常形容事物天然完美、契合自然規律。以下是詳細解析:
"天"指自然界或宇宙,"授"意為賦予、賜予。合指上天所賜予的禀賦或條件。
"地"指大地或自然環境,"設"意為設置、安排。合指大地自然形成的布局或環境。
二者結合強調事物是天地自然孕育的結果,具有不可複制的完美性與合理性。
根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版,第3卷,第245頁)的界定:
天授地設
形容事物非人力所為,乃自然形成;亦指事物配置得極其完美,如天地所安排。
例句:桂林山水奇秀,峰巒疊翠,可謂天授地設之景。
該詞蘊含道家"道法自然"思想,強調萬物順應天道,如《莊子·齊物論》所言"天地與我并生"(中華書局,2015年,第32頁)。
成語 | 核心差異 | 示例場景 |
---|---|---|
天造地設 | 側重事物匹配的完美性 | 形容情侶、搭檔的契合 |
鬼斧神工 | 強調人工難以企及的技藝或自然力 | 用于雕刻、自然奇觀 |
渾然天成 | 突出無雕琢痕迹的自然狀态 | 藝術創作或文學風格 |
指出該詞最早見于宋代筆記,形容山水"非人力所營,實天授地設"(第587頁)。
分析其與"天人合一"觀的關聯,強調自然與命運的不可抗力(第214頁)。
雲南石林的嶙峋怪石縱橫交錯,其形态千變萬化,非人力所能雕琢,堪稱天授地設的地質奇觀。(引自《中國國家地理》2023年第6期"喀斯特地貌專題")
注:因該成語屬傳統漢語詞彙,釋義主要基于經典辭書及學術著作。如需線上資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數字化平台(需訂閱)或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檢索古籍原文。
“天授地設”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主要用來形容事物天然形成、合乎自然規律,無需人為幹預。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事物由自然賦予或地理環境造就,強調其形成的天然性與合理性。例如自然景觀、地理奇觀或完美契合的事物組合。
2. 出處與用法
最早見于宋代邵博《聞見後錄》,描述洛陽園林“天授地設,不待人力而巧者”。語法上多作謂語或定語,如“這片地貌天授地設,堪稱奇觀”。
3. 近義詞與特點
與“天造地設”“天生地設”同義,均含褒義色彩,突出自然與和諧。結構為聯合式,前後兩部分(“天授”“地設”)共同強化自然屬性。
4. 應用示例
提示:該成語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日常口語中更常用“天造地設”。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阿阇梨灞上備細車行道沉厚寡言吃碗茶垂胡賜用憚直滇海頂崗動怒風塵外物風前燭豐重凫茈港浦高隱貫輸骨雕毫芥鶴沙候拜歡熾會鼂見訪江南疆禺奸汙繳收惎間稷事哭天喊地廉靖李邕籠脫路員駡詛門帷磨鉛劈頭帶臉怯惜奇門期約勸沮跧縮阙鞏趣向澀僻沙闆善閉無關楗沙鼠送竈逃越天休遐風仙道獮田戲萊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