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色筆。 唐 方幹 《再題路支使南亭》詩:“睡時分得 江淹 夢,五色毫端弄逸才。” 明 屠隆 《綵毫記·散財結客》:“長物浮雲,不散還須耗,留取花生五色毫。”詳“ 五色筆 ”。
“五色毫”是一個源自中國古典文化的成語,主要用于形容文采出衆、才華橫溢之人。以下為詳細解釋:
文學淵源
源自唐代詩人方幹《再題路支使南亭》詩句:“睡時分得江淹夢,五色毫端弄逸才。”
此處借“江淹夢筆”傳說(南朝文人江淹曾夢到神人贈五色筆,後文思泉湧),以“五色毫”喻指超凡的文采。
明代戲曲引用
屠隆《綵毫記》中“留取花生五色毫”一句,亦以“五色毫”象征文人才華。
部分文獻(如神話故事)會将“五色毫光”用于形容法寶或神迹的光輝,但此用法與“才華”的原始含義已有所區别。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唐代詩詞集等古典文獻。
《五色毫》指的是一種有五種顔色的毛筆。其中,“五色”指的是紅、藍、黃、綠和黑五種顔色,而“毫”則是指筆頭的尖毛。因此,整個詞語的意義是指有着五種顔色的毛筆。
根據《康熙字典》的拆分規則,詞語“五色毫”的偏旁部首是“殳”和“毛”,并且總共有十五筆。
“五色毫”一詞最早見于《詩經·大雅·蕩》。在這篇古代詩歌中,描寫了一個儀式的場景:“彼其之子,邦之未喪家之好婿,言笑晏晏,未有家室,未成皇後,維以不懷。”其中的“維以不懷”一句,就有“五色毫”一詞的出現,形容了宴會上使用的五種顔色的毛筆。
《五色毫》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五色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詞語“五色毫”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由“五色”和“毫”兩個字組成。
1. 他用五色毫繪出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作。
2. 這支五色毫非常昂貴,許多藝術家都夢寐以求。
五彩斑斓、五光十色、五顔六色。
五色筆、七色毫。
單色筆、黑色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