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人處困境,急于尋覓栖身之地。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李弘度 常歎不被遇, 殷揚州 知其家貧,問:‘君能屈志百裡不?’ 李 答曰:‘《北門》之歎,久已上聞,窮猿奔林,豈暇擇木!’遂授 剡縣 。”亦作“ 窮猿投林 ”。 宋 蘇轼 《與王定國書》:“近在 常 置得一小莊子,歲可得百石,似可足食。非不知 揚州 之美。窮猿投林,不暇擇木也。”
“窮猿奔林”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李弘度因家貧感歎懷才不遇,殷浩問其是否願屈就縣令。李答:“北門之歎,久已上聞;窮猿奔林,豈暇擇木?”
(意為:我像被追捕的猿猴,逃命時哪顧得上挑選樹木?)
該成語生動刻畫了人在逆境中的急切心理,既體現生存本能,也隱含對倉促選擇的反思。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強調緊迫性與現實壓力。
《窮猿奔林》是一個成語,意為窮猿瘋狂地逃進林子裡。比喻境況困苦的人急于找到一種出路,不顧一切地奔走。
《窮猿奔林》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為穴、犬、女、木。
它的筆畫分别是7畫、4畫、3畫、4畫。
《窮猿奔林》這個成語的來源可追溯到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醒世恒言》。繁體字為「窮猿奔林」。
古時候,《窮猿奔林》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一些差異。例如,「窮」的上部是「⺙」而不是「穴」,「林」的左部是「木」而不是「女」。
他一無所有,隻能像《窮猿奔林》一樣四處奔波,尋找生活的出路。
奔波、困苦、逃避等是與《窮猿奔林》相關的詞語。
近義詞:窮途末路、赤貧潦倒。
反義詞:富可敵國、富甲一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