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鹳與鹄。其形瘦長,飛翔極高。《文選·王粲<從軍詩>之五》:“寒蟬在樹鳴,鸛鵠摩天遊。” 李善 注:“《古烏生八6*九子歌》曰:黃鵠摩天極高飛。” 宋 蘇轼 《贈上天竺辯才師》詩:“南北一山門,上下兩 天竺 。中有老法師,瘦長如鸛鵠。”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鹳鹄漢語 快速查詢。
“鹳鹄”是一個漢語複合詞,讀音為guàn hú,由“鹳”和“鹄”兩種鳥類名稱組合而成,具體含義如下:
“鹳鹄”在古漢語中既指兩種高飛水禽,也常用于比喻高遠志向或清瘦形态。其文學意象多與自然、人物描寫相關聯,常見于詩詞歌賦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選》《蘇轼詩集》等文獻來源。
《鹳鹄》是指大鶴和大雁。鹳鹄二字合稱,表示高飛的大鳥類。
《鹳鹄》的拆分部首是“鳥”和“音”,它們分别位于左右兩側。
《鹳鹄》的總筆畫數為23畫。
《鹳鹄》來源于古代的文獻記載和中國傳統文化。古人觀察到大鳥飛翔高度較大,為此将大鶴和大雁合稱為《鹳鹄》。
《鹳鹄》的繁體字為「雞鵠」。
《鹳鹄》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稍有不同,通常是将頭字寫在一個小方格内,而在原字的右上角寫下一個小點,表示虛設。
1. 天空中飛翔着一對大鶴,它們真美麗,真像《鹳鹄》。
2. 遠處傳來大雁的鳴叫聲,仿佛是《鹳鹄》在告訴我們春天的來臨。
1. 鹳鹄翔舞
2. 鹳鹄淩雲
3. 鹳鹄相争
1. 大鳥
2. 偉岸飛禽
1. 小鳥
2. 小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