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拿究的意思、拿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拿究的解釋

捉拿查究。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保甲·漁埠編保》:“如應對含糊,形跡可疑……立刻報官,以憑拿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拿究"是一個在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且帶有古語色彩的複合動詞,其含義需從構詞法和古語用法角度分析:

一、字源解析與基本含義 "拿"本義為持握、捕捉(《說文解字》:"拿,牽引也"),引申為掌握、追究;"究"指深入探求(《說文解字》:"究,窮也"),強調徹底查證。二字組合後,"拿究"的核心語義為對人或事進行嚴密追查、深究責任,常見于明清白話文獻,如《醒世姻緣傳》中多次出現"拿究問罪"的表述,體現其"緝捕審問"的司法語境。

二、權威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收錄該詞條,釋為:"捉拿查究"。例如:"官府出示禁約,如有違犯,定行拿究。"(參見《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455頁)。此釋義突顯其法律程式性特征,強調從捕獲到審查的完整過程。

三、現代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拿究"僅存于特定語境:

  1. 方言保留:部分方言區(如閩南語)保留"掠究"(音近"拿究"),表"追究責任"之意。
  2. 仿古修辭:曆史小說或公文仿古時偶用,如"依法拿究"(例見《清代檔案史料選編》)。
  3. 法律文書:個别司法文書中作為"逮捕查辦"的簡略表達,但已被"偵查""問責"等現代術語取代。

因該詞屬曆史詞彙,現代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未收錄,釋義主要依據古代文獻及權威古漢語工具書。建議優先使用"追究""查辦"等現代常用詞替代。

參考資料:

  1. 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年.
  2.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影印本.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年.

網絡擴展解釋

“拿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拿究(拼音:ná jiū)指捉拿查究,即對可疑人員或行為進行逮捕并深入調查。該詞多用于古代公文中,強調通過法律手段追究責任。


二、出處與用法

  1. 文獻例證
    清代黃六鴻在《福惠全書·保甲·漁埠編保》中提到:“如應對含糊,形迹可疑……立刻報官,以憑拿究。”,說明該詞常用于官府對可疑人員的追查流程。

  2. 典型語境
    多出現在涉及司法、治安的文本中,如清代法律文書或地方治理記錄。例如:“一經訪聞,定行嚴行拿究,立即正法,決不寬貸。”,體現其嚴肅性和強制性。


三、相關詞語


四、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更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法律文本研究。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追查”“逮捕審訊”等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司法術語,可參考《福惠全書》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闇無天日頒學比手畫腳殘酌草賦赤軒除放丹雪大問丁亥鬥筲之才杜口裹足發膠風斯在下伏槽水行押書河目海口宏量鴻祯後海先河戶符架闆假揑驕餌濟克凈潔沮厄局外覽見诔德棱側梁山吟遛達流沙秘道篾帽摩笄拟人化飄墜屏圍袷袢竊嘗頃久青緑山水傾陁清正喪資散逐森幻射糧神來麝月時雄飕颾逃瘧挑夫腿彎外來詞吳關洗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