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閣自責的意思、閉閣自責的詳細解釋
閉閣自責的解釋
指關起門來自我反省。同“閉閣思過”。
詞語分解
- 閉的解釋 閉 (閉) ì 關,合:封閉。閉門。閉合。閉關鎖國。閉門思過。閉月羞花。 結束,停止:閉會。閉幕。閉市。 堵塞,不通:閉氣。閉塞(?)。 姓。 關合開睜 筆畫數:; 部首:門; 筆順編號:
- 自責的解釋 自己譴責自己沉痛自責
網絡擴展解釋
“閉閣自責”是一個漢語成語,指關起門來自我反省,常用于形容主動檢讨自身過失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讀音與釋義
- 拼音:bì gé zì zé
- 釋義:意為關起門來反思自己的過錯,強調内省和改正。與“閉閣思過”同義,均出自曆史典故。
2.出處與典故
- 來源:最早見于《漢書·何并傳》中關于嚴诩的記載:“诩本以孝行為官,謂掾史為師友,有過辄閉閣自責,終不大言。”
- 典故背景:嚴诩為官時以孝行著稱,遇到問題或失誤時,常閉門自我反省而非指責他人。
3.用法與例句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或狀語,多用于描述個人或官員的自我檢讨行為。
- 例句:
- 《後漢書·吳祐傳》:“民有争訴者,辄閉閣自責,然後斷其訟,以道譬之。”
- 漢代官員處理民間糾紛時,常先自我反思再裁決,以示公正。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閉閣思過(強調反省過程)
- 反義詞:不思悔改(指拒絕承認錯誤)
5.補充信息
- 結構:連動式成語,含中性感情色彩,屬古代漢語用法。
- 文化意義: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自省品德的重視,尤其在官德修養中常被提倡。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演變或更多曆史用例,可參考《漢書》《後漢書》等典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閉閣自責
《閉閣自責》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在自己犯錯誤或失敗後,對自己進行反思和自責。下面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閉閣自責》這個成語共有8個漢字,其中“閉”字的部首是“阝”,共4畫;“閣”字的部首是“阝”,共9畫;“自”字的部首是“自”,共6畫;“責”字的部首是“言”,共9畫。
來源:《閉閣自責》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宋代文學家蘇洵的《孝經大義傳注》。原文是:“稽首自哀,閉閣自責。”後來演變成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犯錯誤或失敗後,自己反思并自責的态度。
繁體:《閉閣自責》的繁體字為《閉閣自責》。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閉”字的寫法有時候會用“閉”字代替,而“閣”字的寫法也有時候會用“閣”字代替。
例句:他明明知道失敗的原因是自己的馬虎,卻閉閣自責,認真反思自己的不足。
組詞:閉關自責、自取滅亡、自我反省、自省自責
近義詞:自我檢讨、自我批評、自我反思
反義詞:逃避責任、推卸責任、不思悔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