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介之推 ”。
介子推(又稱介之推)是春秋時期晉國名臣,以忠義和淡泊名利著稱。以下是其核心信息:
1. 生平背景
2. 主要事迹
3. 曆史評價與文化影響
争議點
以上内容綜合了多個權威來源,若需完整考據可查閱相關曆史文獻或地方志。
“介子推”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采用良好的中間人或調解人,來解決人際關系或糾紛的問題。該成語由四個字組成,下面将依次解釋其拆分部首和筆畫。
1. “介”字的部首是“人”,并且由“刀”和“一”組成,共有4畫。
2. “子”字的部首是“子”,是一個獨立的字,共有3畫。
3. “推”字的部首是“手”,并且由“扌”和“隹”組成,共有7畫。
《介子推》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諸》中,意思是指通過仲裁和調解來解決紛争、問題。
“介子推”這個成語的繁體寫法是「介」字保持不變,「子」字繁體為「」而「推」字繁體為「」。
在古代,成語“介子推”的漢字寫法和現代一樣,沒有發生太大變化。
1. 在這次争議中,他充當了一個很好的介子推,成功地化解了雙方的矛盾。
2. 請你擔任介子推的角色,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
1. 介入:指插手其中,成為其中一部分。
2. 子孫滿堂:指後代繁多,子孫衆多。
3. 推心置腹:指完全相信對方,毫無保留地交心。
1. 斡旋:指通過調解或協商來解決糾紛。
2. 調和:指通過協調雙方的意見或要求,達到和諧的狀态。
1. 頂撞:指對抗或違抗他人或規定。
2. 紛争:指争吵、争議、争執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