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的意思、介子推的詳細解釋
介子推的解釋
見“ 介之推 ”。
詞語分解
- 介的解釋 介 è 在兩者中間:介于兩者之間。介詞(用在名詞、代詞之前,合起來表示地點、時間、方向、方式等關系的詞,如“從”、“向”、“在”、“以”、“對于”等)。介入。 這樣,這麼:像煞有介事(好像真有這麼回事
- 子推的解釋 . 春秋 時 晉國 人,姓 介 。也稱 介之推 、 介推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晉侯 賞從亡者。 介之推 不言祿,祿亦弗及。” 杜預 注:“ 介推 , 文公 微臣。之,語助。”《莊子·盜跖》:
專業解析
介子推(jiè zǐ tuī),名詞
釋義:
春秋時期晉國賢士,名推(一說姓介名推),因追隨晉文公重耳流亡有功,後隱居綿山拒受封賞,被焚而死。後世尊為忠孝清烈的典範,其事迹衍生“寒食節”習俗。
詳細釋義:
-
曆史淵源:
介子推為晉國貴族,隨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據《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載,重耳饑困時,介子推割股獻食。晉文公即位後論功行賞,他卻攜母隱遁綿山(今山西介休),拒不出仕。文公焚山逼其出,介子推抱樹而死。
-
文化象征:
其“功成不受祿”的品格被奉為士人精神楷模。《莊子·盜跖》稱其“割股以食文公”,《史記·晉世家》亦載其事,後世詩詞常以之喻清廉忠貞。唐代盧象《寒食》詩“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即頌其節義。
-
民俗影響:
晉文公為悼念介子推,定其忌日(清明前一日)禁火冷食,形成“寒食節”。此俗唐宋盛行,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寒食節“家家折柳插門”,今山西介休仍存綿山介子推祠及寒食習俗。
參見:
- 寒食節:源于介子推故事的傳統節日。
- 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介子推所輔君主。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介子推”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線上版)
- 《辭源》(修訂本)“介之推”釋義(商務印書館數據庫)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寒食節習俗(www.ihchina.cn)
- 山西文旅廳·介子推文化(sxwhhlyt.shanxi.gov.cn)
網絡擴展解釋
介子推(又稱介之推)是春秋時期晉國名臣,以忠義和淡泊名利著稱。以下是其核心信息:
1. 生平背景
- 生年不詳,卒于公元前636年,出生于聞喜戶頭村,成長于夏縣裴介村。
- 追隨晉公子重耳流亡19年,期間曾“割股奉君”,即割下大腿肉為重耳充饑,展現忠義精神。
2. 主要事迹
- 不言祿:重耳即位為晉文公後,介子推拒絕封賞,認為忠君是職責而非功績,并隱居綿山。
- 隱居結局:晉文公為逼其出山放火燒山,介子推與母親堅守不出,最終葬身火海。晉文公為此改綿山為介山,并設立寒食節紀念他。
3. 曆史評價與文化影響
- 被後世尊為忠孝典範,其行為體現了儒家“忠義禮智信”思想。
- 寒食節(清明節前一日)的起源與其故事密切相關,曆代文人多有詩文贊頌。
争議點
- 出生地存在不同說法,一說山西介休,另一說夏縣裴介村。
- 部分文獻稱其布衣出身,但亦有記載為貴族後裔。
以上内容綜合了多個權威來源,若需完整考據可查閱相關曆史文獻或地方志。
别人正在浏覽...
百鍊鏡闆刀邦儲不揀闡擇除祥達經地雷動脈鬥艹斷無此理粉妝玉琢感通割據稱雄貢薦公據勾赴海龍君何足挂齒惠麗灰朦朦混濁交讓冠劫火絜知戟節極麗禁駐決論決壅隽偉聚螢積雪苦悶理索流廢鳴駞牆翣欺大壓小青巘秦缺秦智虞愚曲迂人之常情儒席三庭傷生衫褑識途收回成命司録搜岩采幹沓至填鴨式灌輸通草花媮居偷生僞本憲牌小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