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絜知的意思、絜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絜知的解釋

測度而知。《管子·幼官》:“六舉而絜知事變,七舉而内外為用,八舉而勝行威立。” 尹知章 注:“絜,圍度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絜知"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用法進行解析。根據權威辭書釋義及古籍用例,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

一、字義溯源

  1. 絜(jié/xié):

    本義指用繩子丈量、度量,引申為衡量、審度。《說文解字》釋:“絜,麻一耑也”,段玉裁注引申為“圍度”之意。

  2. 知:

    指認知、知曉,強調對事物的理解與判斷能力。

二、合成詞釋義

“絜知”為動賓結構,意為:

通過審慎衡量以明察事理,強調在充分考量和辨析基礎上形成準确認知。如《禮記·大學》有“絜矩之道”,雖未直用“絜知”,但“絜”的“度量”義與“知”的認知義結合,可推衍出“以度量求真知”的内涵。

三、權威辭書佐證

《漢語大詞典》收錄“絜”字條,明确其“度量;審度”義項,并引《莊子·人間世》“匠石覺而診其夢,弟子曰:‘趣取無用,則為社何邪?’匠石曰:‘密!若無言!彼亦直寄焉,以為不知己者诟厲也。不為社者,且幾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與衆異,而以義喻之,不亦遠乎!’”其中“診”含“絜度”之意(清人郭慶藩《莊子集釋》注),印證“絜”與認知活動的關聯。

四、應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典文獻,描述對事物本質的深度辨析過程,如:“君子絜知是非,以立言行”(拟古例),體現通過嚴謹衡量形成理性判斷的思維過程。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禮記·大學》(中華書局校注本)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
  4. 《莊子集釋》(郭慶藩,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絜知”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含義
“絜知”指通過測量、推測或審度來認知事物,強調通過理性判斷或計算獲得知識。

2. 文獻出處
該詞出自《管子·幼官》:“六舉而絜知事變,七舉而内外為用,八舉而勝行威立。”

3. 應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對複雜局勢或抽象規律的把握,如古代治國策略中推測社會動向、軍事謀劃中預判敵情等,強調邏輯推理而非直接感知。

4. 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雖不再使用該詞,但其“通過分析推測認知”的核心思想,與科學推理、數據分析等邏輯思維過程存在内在關聯。

别人正在浏覽...

班白比類合義冰碎誠愫春暖花香蕩志倒押韻大漬電至滴溜定評都根主子鳳凰巢奉如神明風雨橋幹晷趕情膈膜官稱光浄古曆孤艇悍厲衡慮困心黃絁黃霧家訪截途寄箋絕倒骊黃曆指沒賽民彜摩爾多瓦念奴嬌牛骥共牢攀進蒲輪強攻強人所難清水無大魚欺人自欺山邑聲詞沈眠事出無奈眎文實習獸糖數叨淑候司宮調皮同處同難武怒仙霞效祉遐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