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pressed;downhearted] 痛苦心煩
他感到苦悶
苦惱煩悶。《古今小說·趙伯昇茶肆遇仁宗》:“争奈身上衣衫藍縷,著一領黃草布衫,被西風一吹, 趙旭 心中苦悶,作詞一首。” 茅盾 《野薔薇·一個女性》:“她知道自己心裡的要求是什麼,毫無掩飾的去尋覓,所以她沒有多大的精神上的苦悶。” 葉聖陶 《夜》:“這是她近來時刻想起,老想不通,以緻非常苦悶的問題。”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苦悶漢語 快速查詢。
“苦悶”是一個形容心理狀态的詞語,其核心含義是因煩惱或困境而産生的壓抑、痛苦的情緒。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情感表現
苦悶常伴隨精神上的壓抑感,例如感到“有苦說不出”或“内心糾結”。文學作品中的描述,如茅盾《野薔薇》中“沒有掩飾的尋覓卻未帶來苦悶”,體現了這一情緒的複雜性。
成因與場景
多由現實困境(如事業受阻、人際關系矛盾)或心理落差引發。例如《古今小說》中趙旭因衣衫褴褛、壯志難酬而作詞抒懷。
英文對應詞
譯為“depressed”或“distressed”,強調情感上的痛苦與低落。
“苦悶”是負面情緒的一種,需通過傾訴、解決問題或調整心态來緩解。若長期無法排解,可能發展為抑郁,建議尋求專業幫助。
苦悶一詞在漢語中形容人情感上的壓抑、痛苦的狀态。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苦,右邊的部首是門。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
苦字表示痛苦、辛苦,它的古代寫法是苝。門字表示門戶、入口,它的古代寫法是門。組合在一起,表示在心靈上被痛苦所包圍,形成苦悶的狀态。
苦悶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詞和文學作品中。在古代的文人墨客們筆下,常常描繪出被苦悶籠罩的情感,表達内心的悲傷和痛苦。
在繁體字中,苦悶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苦悶的漢字寫法是苦悶,字形基本上和現代的寫法相同,隻是稍微多了個悶部首,表示心中悶悶不樂的感覺。
例句:
1. 他一直陷在苦悶的狀态中,無法擺脫。
2. 她忍受着苦悶的生活,卻沒有辦法改變現狀。
3. 我們要想辦法幫助他擺脫苦悶。
組詞:
1. 痛苦
2. 沮喪
3. 抑郁
4. 憂傷
近義詞:
1. 悲痛
2. 憂郁
3. 困頓
4. 憂心忡忡
反義詞:
1. 愉快
2. 幸福
3. 輕松
4. 安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