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的意思、介子推的详细解释
介子推的解释
见“ 介之推 ”。
词语分解
- 介的解释 介 è 在两者中间:介于两者之间。介词(用在名词、代词之前,合起来表示地点、时间、方向、方式等关系的词,如“从”、“向”、“在”、“以”、“对于”等)。介入。 这样,这么:像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么回事
- 子推的解释 . 春秋 时 晋国 人,姓 介 。也称 介之推 、 介推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侯 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 杜预 注:“ 介推 , 文公 微臣。之,语助。”《庄子·盗跖》:
专业解析
介子推(jiè zǐ tuī),名词
释义:
春秋时期晋国贤士,名推(一说姓介名推),因追随晋文公重耳流亡有功,后隐居绵山拒受封赏,被焚而死。后世尊为忠孝清烈的典范,其事迹衍生“寒食节”习俗。
详细释义:
-
历史渊源:
介子推为晋国贵族,随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重耳饥困时,介子推割股献食。晋文公即位后论功行赏,他却携母隐遁绵山(今山西介休),拒不出仕。文公焚山逼其出,介子推抱树而死。
-
文化象征:
其“功成不受禄”的品格被奉为士人精神楷模。《庄子·盗跖》称其“割股以食文公”,《史记·晋世家》亦载其事,后世诗词常以之喻清廉忠贞。唐代卢象《寒食》诗“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即颂其节义。
-
民俗影响:
晋文公为悼念介子推,定其忌日(清明前一日)禁火冷食,形成“寒食节”。此俗唐宋盛行,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寒食节“家家折柳插门”,今山西介休仍存绵山介子推祠及寒食习俗。
参见:
- 寒食节:源于介子推故事的传统节日。
- 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介子推所辅君主。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介子推”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在线版)
- 《辞源》(修订本)“介之推”释义(商务印书馆数据库)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寒食节习俗(www.ihchina.cn)
- 山西文旅厅·介子推文化(sxwhhlyt.shanxi.gov.cn)
网络扩展解释
介子推(又称介之推)是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以忠义和淡泊名利著称。以下是其核心信息:
1. 生平背景
- 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636年,出生于闻喜户头村,成长于夏县裴介村。
- 追随晋公子重耳流亡19年,期间曾“割股奉君”,即割下大腿肉为重耳充饥,展现忠义精神。
2. 主要事迹
- 不言禄:重耳即位为晋文公后,介子推拒绝封赏,认为忠君是职责而非功绩,并隐居绵山。
- 隐居结局:晋文公为逼其出山放火烧山,介子推与母亲坚守不出,最终葬身火海。晋文公为此改绵山为介山,并设立寒食节纪念他。
3. 历史评价与文化影响
- 被后世尊为忠孝典范,其行为体现了儒家“忠义礼智信”思想。
-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日)的起源与其故事密切相关,历代文人多有诗文赞颂。
争议点
- 出生地存在不同说法,一说山西介休,另一说夏县裴介村。
- 部分文献称其布衣出身,但亦有记载为贵族后裔。
以上内容综合了多个权威来源,若需完整考据可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或地方志。
别人正在浏览...
毕愿驳马柴山敞快长于尺板斗食麤俗诞宕当天灯泡彫刓豆蔻逗晚房累焚巢荡穴風紋富贵不能淫高里官才关税壁垒翰词行帮获麟台解读借饰镜奁静翳进幸浚沟敛气淋漏笠泽满盈幕官佞誉辟支下乘窃鈎犬牙盘石曲枕三语上花台笘钥伸弛圣策顺化殊擢肆师碎心裂胆绥养素篆踏蹴汰绝藤本植物天遂人愿提揭稳稳当当蜗名微利我相毋盐谢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