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握發的意思、三握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握發的解釋

《史記·魯周公世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後以“三握髮”喻禮賢下士,悉心招攬人才。 唐 邵谒 《論政》詩:“賢哉三握髮,為有天下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握發”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與用法如下:

一、典故來源

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輔佐周成王時,為招攬賢才,常中斷沐浴和用餐接待來訪的士人,即“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洗一次頭多次挽起濕發,吃一頓飯多次吐出食物)。後以“三握發”比喻為招攬人才而忙碌操勞,體現禮賢下士的态度。

二、基本含義

  1. 核心意義:形容當權者求才若渴、謙恭待士的行為。
  2. 延伸用法:可引申為對重要事務極度重視、不辭辛勞的狀态。

三、用法示例

四、注意辨析

部分資料(如、3)提到“三次握手發財”的現代解釋,實為對成語的誤讀或引申,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傳統文獻中均無此含義,建議以《史記》原始典故為準。

附:原始典故文言節選

“然吾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史記·魯周公世家》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握發

「三握發」是一個常見的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事物或情況發展到關鍵時刻,變得緊張、緊迫。具體指的是手指握緊或抓住東西的動作,暗喻事情進展到緊要關頭。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握發」這個成語由「三」、「握」和「發」三個字組成。

整個成語共有十六個筆畫。

來源

「三握發」最早出現在《孟子·盡心上》一文中,後來廣泛流傳并成為常用的口頭語。

繁體

「三握發」是「三握發」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三握發」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意義相同。

例句

1. 在比賽最後階段,隊員們三握發,全力争勝。

2. 項目的進展到了關鍵時刻,我們要三握發,确保一切順利。

組詞

三思而後行,三番五次,三陽開泰,三冬二夏

近義詞

緊張、緊迫、關鍵、千鈞一發

反義詞

穩定、從容、輕松、順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