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先農壇的意思、先農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先農壇的解釋

相傳 周 代有籍田,并祀先農,曆代封建王朝沿襲此制,均建先農壇以祭祀之。《宋書·禮志一》:“整制千畝,開阡陌,立先農壇於中阡西陌南,禦耕壇於中阡東陌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先農壇是中國古代皇家祭祀農業神祇的重要禮制建築,其名稱由"先農"與"壇"兩部分構成。"先農"特指神農氏,即傳說中始制耒耜、教民稼穑的農業始祖,《漢語大詞典》明确記載"先農謂神農也"(商務印書館,2012)。"壇"則為古代舉行祭祀、誓師等大典的露天台基,《說文解字》釋作"祭場也"(中華書局,1963)。

從建築形制看,先農壇由多重禮制空間構成,主體包括太歲殿、神廚、神倉、具服殿及觀耕台等建築群。據《明史·禮志》記載,該建築群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現存規模最大級最高的古代祭農場所。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研究顯示,其平面布局嚴格遵循"左祖右社"的周禮規制,現存古建築面積達5萬平方米。

祭祀功能方面,先農壇承載着三重文化内涵:

  1. 農事崇拜:每年仲春亥日舉行"親耕禮",皇帝着禮服祭拜先農神後,在觀耕台前執耒耜行"三推三返"之禮,該儀式被《大清會典》詳細載錄(中華書局,1991)。
  2. 政教合一:通過祭祀活動強化"以農為本"的治國理念,據《北京志·世界文化遺産卷》統計,明清兩代共在此舉行祭典257次。
  3. 天文曆法:附屬的太歲殿供奉值年太歲神,體現古代天文曆法與農業生産的密切關聯。

該遺址現存明代建築13座,清代建築3座,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文物局官網顯示,其建築群采用擡梁式木構架,檐部保留明代早期彩畫,鸱吻造型具典型官式特征,是研究古代建築技藝的重要實證。

網絡擴展解釋

“先農壇”是明清兩代皇家祭祀先農神及舉行親耕典禮的重要場所,其詞義可從曆史、功能和文化意義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

先農壇是中國古代祭祀先農神的皇家祭壇,專為祈求農業豐收而設立。其名稱源于對“先農”(即神農氏)的尊崇,神農氏被視為農業始祖,傳說他嘗百草、教民耕種(, )。

二、曆史沿革

  1. 起源與演變: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山川壇”,合祀山川、風雲雷雨等自然神祇。嘉靖年間更名為“神祇壇”,萬曆時期正式定名“先農壇”并擴建(, )。
  2. 祭祀功能:明清帝王每年仲春亥日在此舉行“藉田禮”,皇帝親耕“一畝三分地”,象征以農為本的治國理念(, )。

三、建築與布局

四、文化意義

作為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象征,先農壇承載了“重農敬農”的思想。其祭祀儀式不僅是皇家禮制的一部分,更通過皇帝親耕的示範作用,強化了農業在國家治理中的地位(, )。

五、現代角色

如今,先農壇轉型為展示古代建築與農耕文化的博物館,保留的“一畝三分地”等遺迹成為公衆了解曆史的重要窗口(, )。


提示:若需更完整的曆史細節或建築圖解,可參考、2、9、10、11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鞁馬鼈懆叱嗟風雲雠忿傳戰湊興村旗丹家啖齧鼎爐佛郎機炮覆巢無完卵幹說幹支剌高樂歌童拱枓溝境廣漠龜绶歸整過道谷粟涸落闳闊鬨市會值講用角球驚目金漿曠日持久率厲邁倫沒雕當沒理會處門橹門緒年會逆讓剽遬乾沐浴棄若敝屣驅剽砂顆商洽沙子燈贖缣述語隨宦同名媮佞微醺污毀五講四美無明忤情飨燕洗白禊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