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狀如水晶的寶石。《魏書·西域傳·波斯》:“﹝ 波斯國 ﹞土地平正,出金、銀、鍮石、珊瑚、琥珀、車渠、馬腦,多大真珠、頗梨……鹽緑、雌黃等物。” 唐 鄭嵎 《津陽門詩》:“象牀塵凝罨颯被,畫檐蟲網頗梨碑。”自注:“溫泉堂碑,其石瑩徹,見人形影,宮中號為頗梨碑。”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三:“頗梨,千歲冰所化,瑪瑙鬼血所化。”參見“ 頗黎 ”。
“頗梨”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pō lí,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釋:
“頗梨”指一種狀如水晶的寶石,常見于古代文獻記載。例如《魏書·西域傳·波斯》提到波斯國出産“金、銀、鍮石、珊瑚、頗梨”等物,說明它是古代西域的重要珍寶。
在佛教中,“頗梨”被列為七寶之一(又作“玻璃”),意為水精或水玉。其質地晶瑩透明,顔色多樣,以紅、碧色最為珍貴,紫、白色次之。需注意它與現代人造玻璃不同,屬于天然寶石類。
“頗”為左右結構,表偏向;“梨”為上下結構,本指水果,此處借音表寶石。該詞為音譯詞,可能與梵語或西域語言相關。
需注意,部分網頁提到“頗梨”作為成語表示“某方面水平極高”,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或引申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魏書》《津陽門詩》等古籍原文。
頗梨,拆分部首為風和木,共有12畫。這個詞并不常見,它來源于古代漢語,繁體字為頗梨。
在古代,頗梨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在古籍中,我們可以找到一些以風部為頭的寫法,如「頗麗」、「頗黎」。而在其他古文獻中,我們也能找到一些以木部為頭的寫法,如「梨頗」、「梨破」。這表明在古代,頗梨的寫法并不統一。
衆說紛纭,關于頗梨的具體意思,學術界尚無定論。一種解釋是指一種珍貴的梨子品種,産自古代某個地方;另一種解釋是指一種富有重要物質的植物或藥草。無論哪種解釋,頗梨都被認為是寶貴而珍貴的。
1. 他專門種植頗梨,以維持家業的繁榮。
2. 這個地方以生産頗梨而聞名,吸引了衆多遊客前來品嘗。
頗梨并不常用,因此很少有與之相關的組詞。
由于頗梨的含義尚不明确,因此難以确定與之含義相近的詞彙。
同樣由于頗梨的含義不确定,所以沒有确定的反義詞。
總之,頗梨是一個神秘的詞彙,意義未明。在古代,頗梨的寫法并不統一,有多種不同的變體。關于它的含義,學術界還沒有達成一緻意見。盡管如此,頗梨仍然被視為寶貴而珍貴的東西。無論它是一種珍貴的梨子品種還是一種重要的植物,它都以其神秘的特性吸引着人們的注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