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團的意思、麝團的詳細解釋
麝團的解釋
摻有香料的粉團。 宋 張孝祥 《點绛唇》詞:“萱草6*榴花,畫堂永晝風清暑。麝團菰黍。助泛菖蒲醑。”
詞語分解
- 麝的解釋 麝 è 〔麝鼠〕哺乳動物,毛棕黑色。生活在沼澤地帶,毛皮可做衣服。 〔麝牛〕哺乳動物,體形像牛而稍小,皮下有腺體,分泌物有特殊氣味。生活在北美洲的極北地區。 哺乳動物,形狀像鹿而小,無角。雄的臍部有香腺,能分泌麝香。通稱“香獐子”。 筆畫數:; 部首:鹿; 筆順編號:
- 團的解釋 團 (團) á 圓形:團扇。團臍。 結成球形的東西:湯團。飯團。 把東西揉成球形:團煤球。 會合在一起:團聚。團圓。 工作或活動的集體組織:團體。團夥。集團。 軍隊的編制單位,營的上一級。 舊時某些地區相當于鄉一級的政權機關:團練。團丁。 量詞,用于成團的東西:一團槽。 筆畫數:; 部首:囗;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麝團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麝團”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麝團”指摻有香料的粉團,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與香料相關的食物或物品。該詞由“麝”(指麝香,名貴香料)和“團”(指團狀物)組合而成。
二、詞源與結構
- 詞源:源自宋代張孝祥《點绛唇》詞:“萱草榴花,畫堂永晝風清暑。麝團菰黍。助泛菖蒲醑。”。
- 結構:“麝”代表香料,“團”指粉質團狀物,合稱強調香料與食物/用品的結合。
三、使用場景
- 文學作品:多用于描繪古代節慶或生活場景,如端午節搭配菰黍(粽子)、菖蒲酒等。
- 曆史描述:反映宋代貴族或文人雅士的生活細節,體現香料在飲食文化中的應用。
四、注意點
- 部分資料(如)提到“麝團”作為成語表示“密集聚集”,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建議以權威來源的“香料粉團”釋義為準。
五、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曆史文獻分析。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全宋詞》或宋代民俗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麝團的意思
麝團(shè tuán)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由麝香團結凝聚而成的團塊狀物體。麝團通常用于制作香囊、香包等香料,具有濃郁的香氣。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麝團的拆分部首是鹿部,拆解成“鹿”、“囗”兩個部分。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麝團這個詞來源于麝香,麝香是一種來自麝類動物的一種香料,古代人們将麝香加工制成團塊狀,形成麝團。麝香在古代被廣泛用于藥物和香料。
繁體
麝團的繁體字為麝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麝團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不同的時代和人們的書寫風格,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它的基本形狀和結構一般保持不變。
例句
1. 她把麝團放在抽屜裡,讓衣櫃散發出淡淡的香氣。
2. 這個麝團是我從旅行中帶回來的,聞起來非常迷人。
組詞
相關的組詞有:麝香、麝室、麝氣、麝鼠。
近義詞
香團、香饽饽、香粒。
反義詞
散香、散團、麝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