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放足的意思、放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放足的解釋

(1).放開腳步。 清 周亮工 《同門吳曰庸先生徒步自泉州過慰》詩:“變形欲共逃林慮,放足應須到 惠州 。”

(2).指舊時婦女不再裹腳。《<艾青詩選>自序》:“‘五四運動’開始的時候……小學課本裡已有啟蒙思想--要求民主和科學。女學生們開始‘放足’了。”《解放日報》1945.11.14:“建議政府要貫徹停止纏足的法令,必須認真放足,并定期檢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放足,漢語詞彙中指解除女性纏足習俗的行為,特指中國近代社會變革中廢除纏足陋習、恢複天足形态的社會運動。該詞由"放"(解除束縛)和"足"(腳部)構成,核心内涵包含以下四個維度:

一、詞源學層面 《漢語大詞典》将"放足"定義為"把纏裹的腳放開,不再裹小腳",其詞義演變可追溯至宋代纏足習俗形成期。纏足原稱"弓足",明清時期演變為強制性的"三寸金蓮"規範,直至清末"天足運動"興起,該詞逐漸成為社會革新的标志性詞彙。

二、社會文化層面 據《中國近代社會風俗史》記載,放足運動始于1897年梁啟超發起的"戒纏足會",經1902年清廷頒布《勸行放足谕》形成制度推力。該運動打破"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觀念,使女性肢體解放與思想啟蒙形成共振效應。

三、醫學人類學層面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指出,纏足導緻足部骨骼永久性畸變,包括跖骨壓縮、趾骨彎曲等病理特征。放足後需經曆"解纏—複健—行走"三階段,平均需要2-3年恢複基本行走功能,體現身體解放的漸進性特征。

四、語言學流變層面 《現代漢語詞典》标注該詞存有"放腳""天足"等同義詞。20世紀30年代教育部通令中,官方文件統一使用"放足"表述,形成标準術語。相關衍生詞彙包括"放足會""放足歌"等,構成特定曆史時期的語言符號系統。

網絡擴展解釋

“放足”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1. 字面含義:放開腳步

    • 指不受拘束地邁步行走,常見于文學作品。例如清代周亮工的詩句“放足應須到惠州”,強調行動自由或長途跋涉的意象。
  2. 曆史社會含義:婦女不再裹腳

    • 特指中國近代社會變革中,女性廢除纏足陋習的行為。這一現象與“五四運動”倡導的民主科學思想密切相關,如《艾青詩選》自序提到女學生開始“放足”,反映當時婦女解放的進步潮流。

此外,部分資料(如)提及“放足”作為成語,引申為“充分發揮才能”,但此用法較少見且權威性存疑,建議優先參考前兩種主流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百日謗詞薄莫碑石逼撥財神爺參賀餐仰長迤晨雞沖眷楮令叢惡丹江口水利樞紐大齋得月電麻醉厎綏反根防禁肥秩風表分絃改建乖謬管幹骨岩岩海闊天空槐膠彈子灰匙回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攪給教勖精彩逼人讵肯開列崂山剌撒吏舍猛勁兒蔑盡丕然棄播戚家軍觑邊塙覈三小戲熌熌山崖攝威師教手夾疏闳我身毋或歊塵銷聲匿迹骁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