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齊頭。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鼻偃唇軒,眉麄眼大,擔一柄截頭古定刀。”
(2).古 天竺 國名。 晉 法顯 《佛國記》:“有國名 竺刹屍羅 。 竺刹屍羅 , 漢 言 截頭 也。佛為菩薩時,於此處以頭施人,故因以為名。”
“截頭”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齊頭
指物體被截斷後的平整狀态,常用于描述物體形态。例如《西廂記諸宮調》中“截頭古定刀”即形容刀頭齊平的特征。在工程學中,該詞也用于描述幾何形狀,如“截頭圓錐體”指頂部被截平的圓錐。
古天竺國名
源自晉代法顯《佛國記》的記載,音譯為“竺刹屍羅”,因佛教典故得名。傳說佛陀前世在此地“以頭施人”,故稱“截頭”。
提示:以上釋義綜合了古籍、佛教文化及現代應用場景。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佛國記》《西廂記諸宮調》等文獻原文。
截頭是一個漢字詞,其意思是截斷頭部。截頭的部首是刀,筆畫總共有9畫。
截頭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而來。在繁體中,截頭的寫法為「截頭」。
在古時候,截頭的漢字寫法可能不盡相同,因為漢字的形态和書寫方式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有所改變。然而,實際上相當多的漢字寫法仍然相似,因此可以推斷截頭在古代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上仍然可辨認。
1. 他受了重傷,隻能将武器丢在地上,剩下的隻能用截頭來抵抗。
2. 這個木雕藝術品将一個截頭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觀衆眼前。
血截頭、截頭斬、截頭刀、截頭手
砍頭、斬首、取首、斬決
通腦、接頭、互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