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納隍的意思、納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納隍的解釋

漢 張衡 《東京賦》:“人或不得其所,若己納之於隍。”謂推入城池中。按,《孟子·萬章下》稱 伊尹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與被 堯 舜 之澤者,若己納之溝中。” 張 賦本此意。後以“納隍”指出民于水火的迫切心情。《宋書·王僧達傳》:“民有咨瘼之聲,君表納隍之志。” 唐 陸贽 《論淮西管内水損處請同諸道遣宣慰使狀》:“儻宏善救之心,當軫納隍之慮。” 宋 王禹偁 《賀雪表》:“因百姓以為心,思躋壽域;慮一夫之不獲,常若納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納隍是一個漢語古語詞,原指心懷百姓疾苦、憂慮國事的情懷,後引申為對民衆疾苦的深切關懷與自責之情。該詞源自《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的典故,楚莊王因大旱自責“孤實不德,而使百姓納隍”,意為因自身德行不足導緻百姓困苦,如同被推入幹涸的護城壕中。

從構詞角度看,“納”為“使進入、接納”之義,“隍”特指無水的護城壕溝,二字組合後形成比喻義,暗含統治者因政事疏漏緻使民生凋敝的愧疚心理。如宋代王禹偁在《待漏院記》中寫“皇風于是乎清夷,蒼生以之而富庶,若然,則總百官、食萬錢,非幸也,宜也”,反向呼應了“納隍”的警示意義。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境,常見于政論文章或曆史評述,如“為政者當存納隍之念”等表述。近義詞包括“轸念民瘼”“痌瘝在抱”,反義詞則有“漠然置之”“魚肉百姓”。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其核心價值在于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以民為本”的政治倫理觀。

網絡擴展解釋

“納隍”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關聯。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納隍”原指将人推入城池中(“隍”指無水的護城壕溝),後引申為對百姓陷入困境的深切憂慮,以及拯救民衆于危難的迫切心情。此詞常用于表達執政者或仁人志士對民生的關切。

  2. 來源典故

    • 出自東漢張衡《東京賦》:“人或不得其所,若己納之于隍。”
    • 其思想可追溯至《孟子·萬章下》記載的伊尹典故:“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納之溝中。”意為伊尹因百姓未受恩澤而感到自責,仿佛是自己将他們推入溝壑。
  3. 引申意義
    後世将“納隍”用于形容心懷天下的責任感,尤其強調執政者對民生疾苦的體察與救助意願。例如《宋書》中“君表納隍之志”,即指君主表現出解民倒懸的志向。

  4. 用法與示例

    • 唐代陸贽曾用“當轸納隍之慮”表達對災民的關懷。
    • 宋代王禹偁在《賀雪表》中以“常若納隍”比喻君主對百姓福祉的日夜憂思。
  5. 其他解釋差異
    需注意,部分文獻(如)提及“納隍”與水利灌溉相關,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與字面聯想産生的歧義有關,主流釋義仍以救民于水火為核心。

總結
“納隍”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以民為本”的思想,強調對民衆疾苦的同理心與責任感,是古代仁政思想的典型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隘短白膠迸兵瀕河搏髀饞包稱進馳慕丑人多作怪次擺線詞盟蹙鞠丹鳳大手大腳敦圉多馬飛船風集撫衿浮厲綱紀高明遠識咳氣黑質黃鹘結納京雒塵榼榼鑛樸樂耽連逮連一連二利通直柳青羅幕鳴蛩南氏平狀貧眼嗛鼠欽定輕敲齊天仁譽三蕭碑山嶞石蕊試紙順悌司存投斧腽肭剜肉補瘡蝸迹五大夫汙僈杇镘險虐縣子洩恨偕偕